|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从层次上要高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要用更高的目标,更丰富的内容,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文规定:根据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大终身体育的内容,如健身跑、健美操、羽毛球、武术、游泳等大众化项目,并根据地区、民族特点和培养对象的职业特点,大学生知识层次、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将竞技性的体育内容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生活体育、保健体育等现代体育内容融为一体, 使高校体育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可选择性, 以满足学生健身、健美、娱乐、休闲的需要,使经过12年中小学“全面体育教育” 的大学生开始步入到形成与自己身体特点、个性和兴趣适应的体育教育体系.大学选择的特长项目,要像一个金字塔,地基要坚实也就是面要宽,基础要扎实,到后面就越学越专,越学越精,最后以一两个项目练习为载体,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增强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也为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实现体育生活化、终身化。
一、统一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大学体育新的教学改革目标的认识
正在进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将一改往常面面俱到,学生什么都要学、都要练的局面。而是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以及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会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出校园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奠定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这一目标对大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强调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的转变。其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大学体育教与学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统一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大学体育新的教学改革目标的认识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二、班级教育环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班级教育环境包括该班集体所享有的物质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环境对学生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非、善恶、荣辱,对他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以及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班级的体育风气将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追求,一张体育海报可能会让同学们对体育烙下健与美的印象,一本体育杂志可能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与共鸣,诸如此类的事物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态度。这种氛围皆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把体育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与学生情感意志、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教师应对班级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次不经意的情绪发泄,对学生的哪怕是出于善意的嘲讽和体罚,自己对事业与生活的不良态度和倾向的些微流露,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终生的雅法逆转的消极影响。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大学体育教学
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然而,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理解或局限于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互动(期待、暗示),或局限于语言的诠释、意义的重构。事实上,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作为专门的育人场所,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环境知觉和空间设计也具有文化性,它在学生的欣赏和解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就是学校教育环境有意雅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经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器材、艺术品等。在体育场馆器材的开发上,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育场地器材布置的趣味性与安全性;2)体育设施的教育性(如体育馆的建筑风格对人的陶冶作用);3)体育运动环境的卫生、绿化与美化等。在体育艺术品的开发上,应重视体育雕塑、壁画、名人肖像、警句格言等的设计与实施。过去我们:这方面做得不够,在允许的条件下,应予以大力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典型性、艺术性与实效性。显而易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建设毫雅疑问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学和学习。
四、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与大学体育教学
根据隐性课程的特点,凡存在课程教育的地方,都存在隐性课程。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该以它完整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完整的形态既包括大学体育课程本身,也包括与之相应的学校人文环境。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为学生创造和谐、公平、高效的激励性体制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求知精神,培养公平竞争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学校中的体育物化环境、体育制度建设、师生体育交往等都渗透着学校的体育要求与管理者的教育意志,是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体育环境,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整合、保障等特殊机制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自觉感受到这种要求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使这种影响不带有强制性。在这种体育环境中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教育主体,从而主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不带有任何逆反性。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及学校领导风格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大力倡导以德治教,提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教师的言传身教、工作作风、生活态度,教育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皆为学生学习、效仿的素材。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体育态度和理念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条件。大学体育课程是一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影响、密切互动的课程。课余体育活动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显性经验)。课余体育活动还可以对学生产生许多重要的潜在影响,如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理、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因此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新一轮的全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在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与大学体育相关的隐性课程的开发,努力搞好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整合大学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最终促进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研究下一篇:浅析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