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中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首先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入手。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又必须依赖于高教教育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秀办学特色与传统,从改革实践教学入手,走出了一条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创新 顶层设计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质量监控与评价
The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to practice the educational model innovation to explore and to practice――Take northwest farming and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as example
Niu Hongtai
Abstract: Constructs the higher education powerful nation under the Chinese popularity educational background,must first from promotion higher education uality obtaining.But promotes the higher education uality to have to rely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Northwest farming and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inherits and develops glorious produces study grinds the close union the outstand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radition,fro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obtaining,went out a new tim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new pathway.
Keywords: The practice educational model Education innovation Top layer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Quality monitors and appraises
【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 4 (2009)09-0001-05
1.农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依靠合并、升级和扩招等措施的推动,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通过有效制度和机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进行建设和监控,确保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此,教育部于2001、200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主旨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已日益彰显。2009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并在该校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温家宝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全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 实践教学普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则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则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设施普遍不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多数没有动手或很少动手做过实验或参与实践,基本上是“出了学校门,再进学校门”、在书桌上面度过的。
1.2 新入校的大学生和部分年轻教师,受中国教育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新时期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各有关方面的足够关注。
1.3 校内实践环节多具封闭性、延后性和被动性。中国大学的校内实践环节,一般都是成熟的实践内容,且多为验证性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加之社会需要的前沿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体系封闭,新知识内容想要成为成熟案例,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整理,造成信息延后。更有一些大学实践教学内容多年一成不变,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足够训练,长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1.4 校外实践环节效率普遍比较低下。大学校外实践环节的设置本身即出于校内实践长期保持之不足,如果校外实践环节能充分而完整地实施,就能够完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但自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本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反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尤为明显。而且学生就业压力大,实践教学教师数量有限,造成校外实践质量下滑,效率偏低,雅法达到预期的实践培养目标。
1.5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成本高。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与完成,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长期以来由于各大学实践教学经费普遍不足,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致使实践教学开支不断增大,造成实验室和校内实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理想甚至难联系,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稳定保障与提升。
1. 未能构建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原有的实践教学各环节大多围绕理论教学设置,成为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或重复,加之实践教学安排分散,各环节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衔接与整合。
1.1 实践教学基地难以保证。一是一些实践教学接受单位鉴于技术和管理的保密性,担心学生会教学使其商业或技术秘密泄露,不愿接受;二是高校安排的实践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与接受单位所要求的时间较长形成矛盾;三是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受单位正常的工作进程。四是安全隐患的存在和责任分担不明确,导致实践教学接受单位产生雅形压力。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快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国各高等院校需要认真面对和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以来,连续设立专门研究项目,资助必要的研究经费,开展此项研究探索与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2.农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探索
2.1 改革探索的总体思路。
面对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认识到新世纪要求高校培养的本科人才不再是过分强调“知识型”为主的“专门化”人才,而是要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与实践的着眼点是从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入手,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2 改革探索的基本内容。
2.2.1 从顶层设计入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发挥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作用的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四大模块(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与创新训练、创业实践)、十大环节(军事训练、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劳动、生产劳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三个层次(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且成龙配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既遵循了教育要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又涵盖了从课程到专业进而开展综合实践的全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2.2.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①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整合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课程教学实习,形成生物学综合实习。
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工程意识以及适应现代化工程制造、研发为目标,全面开展“工程训练”实习。
③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3 加大投入,统筹规划,搭建满足各层次各类专业需求的“三类”实践教学平台。
“三类”实践教学平台是,以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基础实践平台;以满足学生专业基础与初步科研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加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综合生产实践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学校在选址上充分利用杨凌 “三级”环境优势,形成了旱地―半干旱地―水地三类实践教学区分布,立足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建立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以及水地农业实验站,充分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随着学校多学科格局的逐渐形成以及当今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该校近年来又根据不同学科提出了“以生命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优势农科专业”、“以现代工程技术提升传统工科专业”以及“以社会科学定位观测加强经管文法等专业”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资源重新配置,提出了“立足校内、联系区域、拓宽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2.3.1 立足校内、以满足学生基础实践为目标,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整合各类实验室,建立了语言、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工程、电工电子、测绘、微生物等9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38个院级教学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校内基础实践教学平台。
② 在校内新建或改建农业与生命科学教学实验园区、动物生产教学实验园区、林学与园林教学实验园区、工程训练中心、新天地设施农业科技园、博览园、社会科学定位观测站等,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认知实践教学和部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2.3.2 联系区域,以满足专业实践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化实践教学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充分学利用学校位于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强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为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搭建了平台。各学院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与对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就近进入工厂、企业了解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生产等全过程。目前在本区域内共建立了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1个。如该校机电学院与杨凌天工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工工业设计研究所”,该校动科学院与陕西省饲料厂、杨凌本香集团、绿方生物公司等13家企业共建了动物科学与医学实践基地,该校园艺学院与鼎天济农公司、绿嘉农业商贸有限公司、新绿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2.3.3 拓宽校外,以满足综合生产实践为目标,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在学校所在地杨凌区以外分层次、分区域,按专业特点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目前已在全国1 个省(市)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 0个。该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充足、学科专业覆盖面广的优势,把学生的创业创新训练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接触生产一线,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渠道,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长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2.4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为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目标,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至关重要。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过程监控”,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农林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初步效果
3.1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1 按照办学指导思想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和改革。调整实践课程学时、学分的对应关系,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与学分对应关系由原来的18∶1调整到32∶1,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重;课程实验学时在32学时以上的单独设课;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上,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不得低于30%,其中综合性实践不得低于20%。集中进行的综合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1周记1学分。实验学时达到80% 的课程,按照实验技能课程对待。并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应占开设实验课程总数的90%以上。与此同时,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将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从2004级本科生试点、2005级全面推行本科生修够创新与技能8学分方可毕业。
3.1.2 形成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十大环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
3.1.2.1 按照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与创新训练、创业实践四个模块,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整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大类课程之一,独立设置了课程模块,从而把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落到了实处。
3.1.2.2 将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生产实践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与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合理匹配。基础实践层次主要结合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安排,以课程实验为主,重点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主要在1-2年级完成。专业实践层次主要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安排,进行教学实习和技能训练,强化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在2-3年级完成。综合生产实践层次主要结合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安排,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在3-4年级完成。
3.1.2.3 通过将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十大环节作为培养方案的大类课程之一,从而把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落到了实处。
3.1.3 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实习,实施综合化教学实习。将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期与暑假定为“实践教学周”,各专业一至三年级在实践教学周至少安排1-4周综合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周数不得少于10周。
3.2 创新“模块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建立“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基本要求指导下,建立了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与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等四个实践教学模块。
3.2.1 课程实验模块按照实验内容、性质及目标,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重点对基础科学各类课程中的重要定理、现象、过程进行验证性和事实说明性实践,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理科专业课程教学中,都安排了大量的基础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重点对基础科学、专业技术科学各类课程中涉及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安排综合性实验。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农学类、动物科学类专业生产课程教学实验进行全面整合,开设了植物生产学和动物生产学综合实验,同时将生命科学类、食品科学类专业的专业生产课程教学实验整合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
设计创新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方案、过程、结果分析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根据近年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计划及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生物技术类专业积极开展了设计创新性实验。
3.2.2 教学实习模块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以更新实习内容为核心,积极探索各类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3.2.2.1 整合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课程教学实习,实施生物学综合实习。
增设综合性强的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该校将植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以及动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进行总体调整,实习内容由单纯的植物学课程实习改为以植物学实习为主,包括动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和气象学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形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实习。这样既丰富了课程实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综合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这一改革从2005年起步试行,200 年全面实施。2008年,该校共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植保、制药工程、园艺、设施、环境科学、水土保持、资环、草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林学、园林共11个专业5 个班级1 1人进行了这一生物学综合实习。通过对这一改革进行跟踪调查,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很好。
3.2.2.2 全面开展“工程训练”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工程意识。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以培养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制造、研发为主和以培养非工科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训练实习,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迈出的一大步。根据专业学科不同,该校对所有本科专业增加不同层次的工程训练实习项目,并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记1学分。将工程训练分为甲(4周)、乙(2周)、丙(1周)三个层次,其中甲层次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机械工程类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制造、研发能力为主;乙层次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非机械类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工程操作和一些工程制造能力为主;丙层次主要面向非工科专业进行认知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为主。
3.2.2.3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培养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得到有效延展和深化,逐步扭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该校的实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大规模的假期主题式返乡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要求紧贴社会现实生活和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以研究和服务“三农”为核心,充分利用寒、暑假这两个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返乡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深入调查、参观访问,从事各种服务和生产劳动。为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该校在培养方案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独立设课,设为3个学分,同时形成了“社会实践以学校为主导,校园实践以学院为主导,课程实践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机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撰写报告等不同环节,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国情意识和人文素质。
3.3 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生产实习、专业劳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教学活动的安排,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教师专门指导、参与教师的科研、推广、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在确定一名主要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了一名科研指导教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参与教师科研或推广活动的比例由原来的不足20%达到了目前的10%。
该校还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创新与技能8学分”制,即学生必须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修满8个学分方可顺利毕业。
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该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从2001年开始,该校每年设立科技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500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001-2008年该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80项,获批教育部资助经费 0万元,学校配套资助100万元,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为1 0人。2001-200 年期间共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51项,资助金额210万元;2003-200 年设立校内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391项,资助经费总额为54.9万元。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5年以来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科技研究论文100多篇。
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初步取得良好效果。如该校最近几年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保送、考取中科院系统和综合性大学的比例稳步上升。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不含基地班)45名学生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创历史新高,占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总数(不含基地班)的34%;占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保送学生总数的49.5%,占全校农理科保送生的9. %,居农理科专业首位。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有2名学生被保送到浙江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5名学生保送到中科院系统。生物技术保外学生占生命学院保外学生总数的 3. %,占全校农理科保外学生总数的43.8%,位居该校农理科专业第一。2008年生技052班考研率为90%,上研率为12.1%,其中985、211院校和重点科研单位占到91. %。200 年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发表论文21篇,占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发表论文总数的55.1%。其中张军林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4篇,合作发表研究论文4篇。2001和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主持和参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项目”的学生占生命学院主持和参与学生总数的5 %;主持项目数占生命学院主持项目的55. %;系统的理论与实验体系和扎实的实验素质与技能使中科院及许多综合型大学的同行们感到难以置信,积极认可了该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使该校学生在名校学生云集的复试过程中脱颖而出。马庆林同学报考南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初试排名十一,扎实的实验技能使其复试排名跃居第一。毕引歌同学报考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组织再生专业,初试排名第五,复试过程中她针对导师的提问对答如流,复试排名位居第一。李驰同学报考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专业,初试排名第六,由于她出色的表现,最终复试排名第二。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提供条件。各专业均建立了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项目进行科学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了《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开放的内容和范围,按照协作、共享的原则,对全校各类教学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开放范围覆盖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各实验室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技术支持、安全防护措施等,同时配备了一批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实验室实行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验内容自行确定时间并进行预约。同时,学校要求有条件的科研实验室也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学生带项目、课题进入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
3.4 有效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实践模块是一种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模块。通过设置针对性、操作行性极强的创业设计、企业运营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契机,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同时,利用该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及科研和科技产业优势,聘请创业指导教师,加强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将企业项目纳入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现学习与创业结合,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
3.5 构建“专家指导学生,学生指导农民”的新型实践教学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第一所由教学和科研单位合并的学校,学校具有独特的科研、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传统和资源优势,建立有白水苹果、闫良甜瓜、秦岭北麓(眉县)猕猴桃、西乡茶叶、安康水产、清涧红枣、山阳核桃板栗等9个科技推广试验示范站、5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和3 个专家科技推广大院。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特色,探索出了一条“专家指导学生、学生指导农民”的实践教学机制。通过积极与学校推广处、科研处合作,组织学生深入科研推广站、基地、大院,参与科研推广活动,使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生产实际,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再去指导农民和相关企业等。目前我校农科类专业的学生基本都能与学校的科研推广基地形成对口关系,形成了学生从知识、理论到实践再到生产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3. 建立了实践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本科教学实习工作规范》、《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及各类实践教学大纲,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该校依据“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到了实处,从而解决了学生单一课程或单一途径实践的片面性,形成了密切联系理论教学,且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十大环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这一新体系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浙大学生演电影一夜成名,拒做明星矢志不移当医生下一篇:“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