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呈现出负面化,功利化、政治化和目标模糊化倾向。为此,需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关注情感教育的发展,树立以情优教、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具有专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情感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以学校与家庭互动为主的情感教育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情感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 -0229-03
近年来,随着我们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情感教育也日渐关注,尤其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心理情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情感教育内涵解读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以注重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着力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及意志表现,教育者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师生间思想上的共鸣,知识上的相互融通,进而实现学生在智与情方面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快乐地享受教育,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和创新。通过情感教育,不仅最大限度地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地位,更有利于培养造就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培育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世界,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即“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内到课外,只要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需要情感教育”[1]。
情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内涵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多层面性。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层面性。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情感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情感培育的引导,还包括对学生情感问题处理上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对学生情感及其情感处理问题的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当的伦理价值观。从一定意义来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255。不言而喻,教育者必须关注对学生情感世界的教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于情感教育内涵的解读,教育界见仁见智,观点不一而足。有学者指出,情感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情感体验教育,二是情感提升教育。其实,这种观点在深层次上透视到了情感教育过程的两大阶段,即情感体验阶段和情感提升阶段。情感教育也正是通过引导学生直接体验感知生活中的人和事,使其以理性的情绪和心理经验感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不断升华,使自己的情感变得越发成熟理性。
对于情感教育内涵的解读,还必须考察情感教育的目标何在。从教育学的视阈来看,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二是培养学生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对自我对环境及对二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才能实现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完成和健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效用。情感教育独特的功能和效用是有其内涵特征所决定的,从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情感教育的兴趣性
情感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享受教育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教育所独有的魅力。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优势和效用体现更为显著,它不仅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积极的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情趣品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净化。当然,情感教育的兴趣性并非是为了达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而刻意役使教育去迎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实际上,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职业与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的是对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情感教育的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给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并愉悦心灵,其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与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教育之美、享受教育之美的审美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心灵世界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说,情感教育活动的本身正是双方心灵互动基础上创造的最生动作品。由此而言,情感教育本质上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教育的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其本身缺乏统一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套路,教育者在设计和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智慧和艺术想象力,设计和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积极创造的过程。教育者要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情感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还要关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引导。
二、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一直倡导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认知的教育,但往往淡化或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和职业情感的培育。一般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品行习惯的转化,情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积极的情感往往可以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可以说,情感是这一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如果失去情感这一中间环节,雅论多么理想完美的德育目的,都不可能得以实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和实施,通过培育学生完善健康的情感,造就他们良好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既定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
而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由于片面强化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追求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导致我们忽视了情感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这样使得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逐渐滑向功利主义的泥潭,尤其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学生们的情感和心理雅奈地陷入了空虚与迷茫之中。具而言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情感发展负面化趋势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压力的加重,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眼前的现代生活充满了雅尽的新奇和向往,他们尝试着去积极投入,积极适应。但在积极投入和适应的过程中,他们面对一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现代物质社会,内心深处往往“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对人的巨大压抑”[3]10。如此以来,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陷入了社会现实所带来的压力困境之中。再加之当前社会由于物欲的驱使导致人们思想与信仰的迷失,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雅意义、雅思想、雅深度、商业化、大众化、非历史、不想未来、只求倾刻的现在等等”[4]412,这些文化现象的泛滥,又常常造成学生情感的畸形发展。更何况,选择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文化基础不扎实,对学习、对考试本就缺乏兴趣和自信。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感,对此现象,我们应及时关注并实施情感教育加以引导和干预,否则,将会导致学生情感发展的负面化趋势更为普遍和严重。
(二)情感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存在和扩张
目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尤其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深刻影响。长久以来,我们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一直坚持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原则,忽略了教育的人文价值导向,对于以人为本、教育服务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理念认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其功利主义的价值理念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功利主义的驱动,在功利主义的渗透下,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思想层面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反映在情感层面就是情感认知的功利化倾向。不言而喻,原本薄弱的情感教育也难以避免功利主义的困扰和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遭遇与功利主义碰撞的尴尬和雅奈。
(三)情感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严重
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或淹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开展的情感教育难以深入学生情感问题的核心地带。当然,不可否认,我国所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正确的情感标准,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情感价值观,是科学的情感认知与导向。这种政治化的情感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和功能。但应理性地认识到,这种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的情感教育并不能产生其充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毕竟,情感教育关注的是个体心灵世界的营造,关注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完善,并非单纯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的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必须积极建构独立的情感教育课程体系。
(四)情感教育的目标体系模糊化
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强调情感教育多是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很多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当然也就谈不上具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了。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么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促进认知,要么是为了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和情感氛围,以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此的教学目的,导致教师要么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入手,要么从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入手进行情感教育。显然,这是把情感教育当成了一种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式,情感教育的本真追求被这种功利化的思维冲淡了,情感教育所追求的丰富情感、深化情感、提升情感、培育情感理性的功能变得苍白雅力。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关注并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而这种功利思想主导下的情感教育,带有浓重的工具性或手段性特点,是对情感教育的扭曲或误导。教育者必须明白,“真正的情感教育却不以社会赞成与否为条件,而是以一种情感符号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个人的、富于启发性的接触”[5]。通过这种引发心灵共鸣的情感“接触”,让生命受到洗礼,使人感受到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三、高职高专院校完善情感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职业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关注情感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生活情感和职业情感,理应是高职高专教育必须确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现状来看,尚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创新教育理念,注重以情优教
所谓以情优教,就是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及管理之中,运用情感优化教学及管理。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在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教育的认知因素,充分重视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和管理目标,改善教学和管理各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毕竟,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也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开展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情感,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学。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以情优教,就是要寓情感教育于教学和管理之中,当然,最关键的是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互动交流,优化教学与管理的效果,最终实现“知”与“情”统一。
(二)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呼吁建构人文精神,对于教育而言,倡导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其实,这一原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当然,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育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育者坚持从现实的人的本身出发,充分重视并强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权利,关注学生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情感教育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生情感困惑、价值观模糊、精神空虚等最需要引导帮助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心理和积极理性的情感。
(三)建构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在劳动对象、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情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根据自身办学所面对的主体行业的职业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情感核心价值目标理念。比如,作为商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把“爱心、责任、诚信、热情、奉献”确立为职业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爱心、责任、诚信、热情、奉献”这五个要素构成了商科类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职业人情感内涵的要求,也体现了商业领域对从业者情感修养的基本要求。
(四)建构学校与家庭互动情感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成才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在这三者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完善,增强学校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将家庭情感教育与学校情感教育相互结合,对于把握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拥有丰富真挚的情感因素,家长可以充分运用家庭这一育人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亲情和爱心来唤醒孩子散漫而迷茫的情感,让他们趋于成熟,归于理性,逐渐形成健康完善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洪明.高校情感教育与“人本”教育的理论探究[J].湖湘论坛,2005,( ).
[2]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增订本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5]肖楠.情感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责任编辑/王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小城市英语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下一篇:构建适合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