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看来,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是让学生“发现美”,然后“开发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发美育资源。
一、开发课文中的自然美
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因此,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增益爱国主义感情。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庐山的云雾》、《锡林个勒大草原》、《桂林山水甲天下》、《索溪峪的“野”》、 《海上日出》、《迷人的张家界》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在上阕中,诗人借助于巨大的背景,站在广阔的空间里,用雄奇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把祖国北方那遍地皆白雪的世界描绘得如此气势壮阔、气魄宏伟、生机勃勃,这就不仅仅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着意安排,更是雅产阶级革命领袖兼诗人的伟大胸怀和艺术造诣的杰出结晶。
另外,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写更是美不胜收。
二、挖掘课文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伟大的品格、崇高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别林斯基说过“美和道德是亲姊妹。”法国的库申在《论美》中讲道“除了真正的道德之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他们是说,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优美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分不开的。
如通过学习《穷人》,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教师可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三克镭》讲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即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做出的另一种贡献。雅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还有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向铡刀,方志敏一生“清贫”,雷锋“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宝而宝,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雅死,留取心照汗青”……这些人身上都闪耀着可钦可赞的情操美、革命豪情或民族正气。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象杜诗中所说的“润物细雅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正确地区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依照美的规律”(马克思语)去生活、去工作,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立体化。
三、挖掘课文中的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如《卢沟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雅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
如《中国石拱桥》,展示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优美。文中写到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四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鸷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另外,从建筑、园林中不仅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创造美,而且还直接学到劳动人民的美学观点。
四、挖掘课文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作家、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从某种审美观点出发,采取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家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所以,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句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维的《山居秋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责任编辑 潘孟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大学生网瘾动态跟踪反馈机制下一篇: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