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怅造性的组织与实践活动能力。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保障创新环境,保障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渴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时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创新教育融于教学的全过程,认真有趣的语言,不断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开拓人类认识领域的思维活动。在思维领域中,追求创造和超越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创新思维通过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提供新的、具有新社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高度的发展、高度活跃的创新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四个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基础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权威”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仿佛老师因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就是知识的象征,就是知识的权威不容质疑,现在老师一般都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自认为是知识的先行者,认为我的话在学生面前句句是真理,我做的事件件都正确。再加上学生盲目崇拜老师,从不怀疑老师的权威性。比如在订正试卷时,能够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的学生不多,这是因为许多学生不敢越老师所思、所言。因此,也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出现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被动局面。所以,教师的“权威”观念要清除,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建立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转变教师是“讲师”不是“导师”的观念,即变“讲师”为“导师”。在传统教学中,一堂课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每堂课45分钟,老师一般要讲40分钟,学生5分种的作业,个别老师还嫌45分种不够,下课后还要讲几分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是老师一讲到底。创新教育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讲师”观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师的讲不超过20分钟,课堂上重在导趣、导疑、导思、导创。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创新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三要转变唯分数评价学生的观念,全面评价学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以成败论英雄的旧观念也被不少老师用于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只要某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就是人才。至于其它道德品质方面差一点,认为是瑜不掩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即学生个个成才,考上重点大学的是人才,考一上般大学的也是人才,没有考上大学的只要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也同样是人才,我们要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长。
四是由传统教学转向信息技术教学,即用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传统教学。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和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对创新教育也不例外。国家明确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国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信息技术,学会电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过去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套老经验,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要走“科技兴教”之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上海某中学,学生普遍使用信息技术,原来老师一堂课讲一首文言文七律古诗,现在老师一堂课可以导读五首文言七律,至于每首诗的时代背景、作者、诗词解释,学生早已从互联网上查得一清二楚,老师只是比较一下几首诗的异同,让学生谈一下读某首诗的感想而已。如今各级各类的讲课比赛,没有CAI课件,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很难登上领奖台。特别是创新教育,没有一支具有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师队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好奇心,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常言道:“兴教必先不师”,教师能做到转变以上的四种观念,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指日可待。
二、营造创新氛围 保障创新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指出:“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电子排版、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程序设计等竞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是在事物的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的认识过程。而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将获得的新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为基础,科学地运用各种思维活动,创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形象,从而使认识和实践有所发明,有所突破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决定人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分层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分层次引导学习,通过班级知识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网页制作、电脑绘画、奥林匹克竞赛等,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在课堂上采取“提出任务,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通过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比如在学习《艺术字》时,老师首先出示几幅艺术字条幅,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风格做出自己的作品来,于是,学生对老师出示的艺术字不满意的地方,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办法进行调整,对颜色、线条、大小、位置、形状选择、修改,填充颜色的花样更多,简直目不暇接。学生们将艺术字的技巧都科学地表现自己的作业中,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在课外采取“自由作业法”,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如我给学生上五笔字型的时候,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在五笔练习软件中练习,而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制作一页8区的板报,要求自己确定板报主题,到时在全班交流,大家评比,并设奖励,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间的竞争性。同学们积极收集素材,找文章或写文章,找图片、音乐、视频或版面设计等等,使学生在学五笔输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Word软件的操作,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达到一举多得。在程序设计中也经常可以用这种方法,给学生一个大概的题目范围,让学生自由作业。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又使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自由发挥。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学习动画网页制作Fiash5.0后,教师可提出设计要求,大胆地让学生在校园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更新自己的网页、使他们在实施创新行为过程中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异性、实践性、创造性特点,正确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创新性、量力性、任务驱动等教学原则,大胆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程结构模块化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培养,从而让信息技术教育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创造性思维与教育初争议》中国西部科技200 年05期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