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学用结合”。
一、角色的转变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由原来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助学者、创造者”,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 组织者。成功的课堂在于高效的组织。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他们明白要完成何种任务以及如何完成任务。
2. 助学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而教学本质上是对话,交流,合作等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使自身潜能、创造力等得以发挥,情意得以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应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 创造者。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程调适和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时教师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改进,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二、任务的呈现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呈现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应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设计,前后相连,环环相扣,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利用新异的刺激物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任务设计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考虑下列若干呈现方式:
第一是模拟表演法。即把文章出现的情境设置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听说的技能。学生通过活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主动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如高中英语第五册U4 Making the news就采用此法。学生甲扮演 Zhou Yang ,学生乙扮演Hu Xin。通过表演,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二是实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历史事实,特别是热点问题或众所周知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Olympics 这一单元时,导入部分可播放经典奥运会歌曲,接着再讲一些与奥运会有关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三是图表法。图表法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如高中英语第一册Ann’s best friend一文中,可以按时间顺序列出表格。
第四是讨论法。把班级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讨论结束后,组长代表该组发言。此法特点在于练习面广,练习度深,既为学生提供选择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又使学生学会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习,一举数得。如高中英语第四册Canada―The true north.可以用“Why is Canada called the true north?”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展开讨论。
第五是竞赛法。中学生好胜心比较强,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增加学生兴趣。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造句竞赛、朗读竞赛、翻译竞赛等,不一而足。在竞赛中,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学习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职学生在校创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