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是指区域在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前提下,通过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优化教师、教学、管理等内部要素,不断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一种发展方式。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在区域教育发展新阶段,区(县)研修机构需要主动增强历史使命感,加快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学校文化自觉,努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一、做好参谋智囊助手是研修机构的重要职责
区(县)研修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对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就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学历水平;20世纪九十年代,学校高举目标教学大旗,大幅度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跨入21世纪,学校抓住创院机遇加快发展,在200 年成功创建为集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信息资料、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于一体,承担区域教育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的区教师进修学院。创院成功后,学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半径不断扩大,成为市级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和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参谋、智囊、助手。
本世纪以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政策取向。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着眼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而早在200 年,沙坪坝区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在全市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1年,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又颁布《沙坪坝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政府加大投入,区域教育办学条件趋于均衡。2008年,我们立足自身职能,研判教育发展态势,提出区域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理念,成功申报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2009年,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区域教育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校际之间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为加快促进区域教育向内涵式均衡转型,区教委要求我们开展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研究。经过认真调研,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走内涵式均衡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沙坪坝教育的理性选择。教育内涵式均衡需要把重心从外部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数量、条件转向质量与效益,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从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从模仿发展转向创新发展,通过学校内涵发展实现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我们及时向区教委提交了区域教育三年内涵发展计划,并制定了年度推进计划和重大任务表,相关研究成果成为2010年区教委制发的《沙坪坝区中小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在区教委的具体领导下,沙坪坝区教育从此走上内涵式均衡发展道路。
二、提升研修能力是促进内涵式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引导区域教育走内涵式均衡发展之路,必须强化研修机构内功,提高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教研员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修队伍,才能为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
我们本着“推崇学术、一专多能”理念,按照“高端访学、科研引领、活动带动、主动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重庆领先、西部一流”的研修团队,使每个教研员都能成为集科研、教研、培训以及智囊、参谋、助手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多面手和在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将教研员能力建设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一,多层次学习培训。一是提高教研员的学历水平,鼓励教研员报考在职研究生,进行系统学习;二是短期专题性学习培训,组织教研员外出学习,与教育发达地区对接;三是集中延展性学习培训,组织教研员到美国、欧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考察,促使教研员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思考如何融汇中西,形成教学研究的本土特色。其二,多方面实践锻炼。一是上挂外派,选送教研员到市教委、市教科院等部门挂职学习;二是下校蹲点,选派中青年教研员到中小学任教,体验教学生活,研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三是磨课研课,每期安排1――2周的时间,集中组织教研员开展“两课”活动。其三,多角度思维碰撞。一是举办院本论坛,每期选择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话题,充分展示教研员风采;二是开展三名论坛,组织名校长、名教师、名教研员同台竞技,进行观点碰撞;三是组织网络论坛,通过网络论坛形式,让教研员与学校领导、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三、引导“三化”建设是促进内涵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师专业成长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研修机构,我们通过多种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一,科研引领。一是借助各级各类课题,采取“一个课题成就一所学校,一个课题成长一个团队”的策略,开发教育科研附加值,提升教师内功;二是专门设立区“教师成长课题”、开发“课题课”,动员广大教师研究身边的“小、真、实、活”问题,在田野研究中主动获得专业发展。其二,教研带动。城乡联动教研模式、片区互动教研模式、学校联合教研模式等本土化的研修模式,推进了名校带薄弱学校、大型学校带小型学校、农村中心校带村点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三,专题培训。我们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申报方案――评估论证――优化课程――菜单选择――审核通过”的程序,进行序列化专题培训,提高了培训品质。
课堂教学优质化是内涵式均衡发展的重要表征。本着“规范+特色”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首先,实施“课堂教学规范行动”。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制并通过教委颁发《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教学“六认真”实施意见》《课堂教学规范》等相关文件,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坚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第二,加强特色课堂特色建设。一是吸纳教师参与“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立足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体特色,从特色课堂学习、特色课程开发、特色模式构建、特色教学环境营造、特色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二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中新课程市级样板区建设项目”为依托,聚焦教学方式,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变革,逐步建构起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科学化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首先,搭建平台,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一是举办校长论坛,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智慧;二是利用寒暑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讲座,给校长以启迪。其次,开发工具,引导学校精细管理。一是以《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量表》为标准,从专业性向、知识和技能等100个观测指标进行自评,对照结果进行查缺补漏,主动克服专业素质的短板;二是构建起《沙坪坝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方案》。“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提高”,探索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配套的评价方式。第三,过程指导,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我们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加强过程指导。一方面引导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校本化教学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帮助学校总结提炼经验,定期召开点校现场会,带动周边学校和其它同类学校的发展。
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探索,全区中小学已经逐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探索出诸如“1 8问题导学学习模式”、“四环两型”问题导学式魅力课堂、“双主体活力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站在“十二五”发展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为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培养发展学生的艺术潜能下一篇: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