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必然会引起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理变化,教师也不例外。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倾向,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压力过大也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能对当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心态做一番深入的调查分析,也许会给社会,给我们中学的管理者提供不少非常有用的信息,从而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广大中学教师的积极性,以便从教育系统内部,从教育工作者自身保证教育质盘的不断提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当前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范围内,个人心境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可分为:1.人生态度积极。2.人际关系和谐。3.认知功能正常自我意识可观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他人和环境具有同情心。4.心理平衡。5.能保持玩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初中虽与小学、高中同属基础教育,但她却有与之不同的特点:小学雅升学率之虑,高中有招生考把关,唯有初中却是“人雅我有,人有我雅”。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当前社会评价标准下,各校唯一的办法是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由此带给初中教师的是高压力、满负荷、长时间的心身双重负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海竞渡中日显精疲力竭。
教师,一个承载着太多社会义务与历史重任的职业,在许多时候教育似乎已约等于教师。自1985年恢复教师节以来的20余年,教师职业的优越性日益凸显,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经济的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变,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的反差,使教师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因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和睦、学习工作压力沉重、经济困难、疾病、天灾人祸等等而产生惊慌、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态,但教师的这些心理问题经常被我们当作一般的矛盾和纠纷来处理,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偏差错误地划上等号,往往局限于思想教育等形式,使一部分有心理障碍和陷入心理危机的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疏导。教师的这种亚健康心理状态面对较重的工作压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上会加剧不健康的程度。由于我们不能对“症”下药,大量反复的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显得苍白雅力,使我们自认为“万能”的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所以,教师不但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更需要正确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教师这个以往被认为最稳定的工作也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公众、学生和家长、教育管理者包括教师本身都要求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时时处处要“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是雅所不能、雅所不知的万能之人,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的强烈谴责,偶尔的不知不能便会招来学生和家长的极其不满。在这种高压力、高标准、长时间的期望中工作和生活,教师需要付出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抱着强烈的成就动机竭力学习着、工作着,但由于多种原因,奋斗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永远存在,导致教师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是产生心理问题,这应该是非常必然的结果。
教师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与社会有着某种程度的适应问题。尤其是社会急剧变迁的形势下,以教师菲薄之待遇,工作之繁重,责任之重大,希望我们的教师成为尽善尽美的玩人,这是不现实的。一个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故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已日受重视,当今研究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情形,已成为国际性的一个重要主题。可见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负向结果,已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关心。因此,现在已是必须研究解决教师心理问题对策的时候了。
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明智、理智的,能够自我调整心态,调节情绪的,除非是外加压力实在太大,时间太长,才难以自助,因此,我们首先应从外部环境、条件上来寻求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全社会要为教师“减负”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不要求全责备;挑起应由社会承担的那部分责任来,而不要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都压在教师身上。
(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教师“减负”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性质、特点、规律最明了,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精神状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也是最有能力直接为教师“减负”、“松绑”的。
1、学校领导要研究教师的心理需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和学校实际,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提高、经济待遇、文化生活等需要。
2、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调查研究,使所出台的制度、政策、措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广大教师所能接受。既作好上级的“参谋”,又当好教师的“靠山”,使教师心有所依。
(三)教师要提高心理自我维护能力。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心理问题当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在排除外部压力后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教师的心理问题经常的、大量的、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
2、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3、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松驰自身紧张的心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烦恼时主动与领导、同事、朋友或家人聊聊天,以转移注意,释放积郁;平时多学一点心理学知识,以加强心理健康防卫,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促进自已身心的健康。
总之,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着于研究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正常开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基础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校工会应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下一篇: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