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概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雅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等。
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雅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
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我让学生先去调查和搜集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班期中考试的及格率、商场商品的折扣等,然后将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请教家长和周围的长辈,搞清楚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分清什么是比较量,什么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同时在课堂上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法互相说说调查到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这时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学生经历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也促进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又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学生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学生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责任编辑 罗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电子装连工艺与设备》课程改革探索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合作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