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现阶段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缺失,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简单划一等,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感恩教育课程、创新感恩教育方式、创设感恩文化,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感恩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大学生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如何加强高校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日益被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所关注。从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身心负面影响的加剧,加之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起步很晚,高校感恩教育的薄弱状况仍十分突出,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并指导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必然要求。 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可以说,感恩之心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也是实现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根基,因此,在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助力。在当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高校的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提高的现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即便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也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行动上的弱化而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说,感恩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当前我国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校既不能给予感恩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同时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也难以科学开展感恩教育,不利于发挥其在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二)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匮乏
高校感恩教育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由于我国高校德育目标原本就比较抽象笼统、模糊,又加上因忽视感恩教育而对其缺乏相应的研究,使得感恩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表述含糊,对感恩教育的内涵、任务、方法和途径等很少作出明确的界定说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感恩教育正常有效的开展,感恩教育目标的模糊直接导致了高校感恩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是没有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些渗透;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与感恩教育存在差异,相关课程设置也不符合感恩教育的实际,或者有些学校通过邀请德育专家知名学者就相关问题作报告,虽然效果不错,但受限于时空,内容十分有限,也缺乏系统性,未能弥补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
(三)感恩教育手段和方式陈旧
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方式尤其是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感恩教育依然沿袭了说教为主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教师灌输和讲解,对学生的参与和交流重视不够,忽视对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培养和调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导的姿态开展教育,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目前高校开展的一些感恩教育多数是流于形式,在没有给学生讲清感恩的内涵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活动,形式大于内涵,收效不好,而且,即便是开展这些活动,也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只是在心血来潮或在社会较为关注的时候开展一两次,吸引一下社会的眼球,之后也不进行后续的评估总结,缺乏长远性。此外,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还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教育途径狭窄,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大学生良好感恩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对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相当不利的。
二、改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感恩教育观念,加强感恩教育研究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与感恩心缺失的危害性,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好这一工作,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简单感恩知识的过程,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是对学生包括道德、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时,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要注重感恩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感恩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为感恩教育有序 科学的开展创造条件,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对感恩教育有兴趣,参与感恩教育实践的老师或管理者,也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相关学者参与课题研究,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探究感恩教育的规律,尤其是如何更好地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指导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关于道德伦理,感恩报恩的精髓进行研究总结,总结我国古代感恩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当下感恩教育的新形势,筛选传统文化中可以用来指导当今感恩教育的有益遗产,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此外,感恩教育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一校之内,要积极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 邀请作报告等形式借鉴这一领域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努力探讨和完善符合高校实际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完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充实内容
首先要完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组织专家学者编著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即便在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的情况下,也应该进一步丰富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有关内容,其次,要充实感恩教育内容,高校感恩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感恩知识传授等个别方面的内容,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活动,如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要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必须依赖社会而存在,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付出,而每个人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的需求才算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感恩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广阔胸怀,使他们能更多地包容他人,学会悦纳他人,对于别人的恩惠做到知恩感恩;感恩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从而培养起自强自立、服务社会的意识,而且,只有具有了责任感才能在形成感恩意识之后做出感恩行动,如果只满足于知恩感恩而不报恩,那雅疑是低水平的感恩,也是感恩教育的失败。
(三)寻求感恩教育创新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首先,感恩教育要切合大学生的实际 高校要选择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的行为 教育过程其实更多的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感恩教育是对个人情感心理的改造,更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高校的感恩教育要把抽象的知识和说教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从实践中培养感恩意识,在实践中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最终培养起自己的感恩品质,例如,可以在教师节向老师表达感恩;在家时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可以去社区敬老院等机构帮助老人,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回报社会的乐趣,体验社会给予自己的帮助,尤其是为自己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更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恩情怀,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其次,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这些榜样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伟人,也可以是父母和老师,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同学 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先进典型更是感恩教育的最佳材料,由于这些榜样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广大大学生在经历和心理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更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创造感恩教育环境,创设校园感恩文化
构建感恩文化就是要培育大学生感恩教育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文化的感染作用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校园文化对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对于师生的处事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学生要有较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因此,一个良好的充满感恩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雅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感恩文化的构建应该重视吸收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精华,高校感恩教育应该重视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感恩文化成分,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财富,从而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其次,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如广播,报纸,标语,海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社会上尤其是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和人物,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恩思想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晓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8.
[2]叶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浅议[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3]张天民;感恩教育――当代青年学生的必修课[J]. 成人教育 2010.04.
[4]向康文;吕耀怀;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J]. 现代大学教育 2010.01.
[5]邓秀华;大学生德育的新途径:感恩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扬教师专业化旗帜 导教学新技能方向下一篇: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