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当前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示范讲解、激发兴趣、走进大自然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讲解点拨 激发兴趣 融于自然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力。下面谈谈我实施鼓励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示范讲解,精心点拨
在农村小学,一个星期才有一节美术课,所以作为教师,想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课前准备十分重要。一节课上得好坏,开头至关重要。上课前,我会准备些前几届或其他班、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当范例展览,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色彩用得合不合适?用笔到不到位?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个个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班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我从构图开始,逐步讲解:这边大一点好看,那边画上一点整体效果会更好……这样能让学生看得明白,较快地掌握技法。这时就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自己发挥他们的想象去完成。
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我会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画。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的作品。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太多的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得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会大胆地将自己独特的构思表现出来。
二、音乐伴奏,激发兴趣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美术老师都会一起讨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难发现,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做伴奏的教学手段,渲染气氛的同时激发兴趣。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是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调动了课堂气氛。一首美妙的歌曲的烘托,能够让学生们画得比较积极。在课堂上,我从不随意批评学生,时时刻刻鼓励学生,也从不因为学生在课上捣乱而体罚学生或责骂学生。同学们也很争气,都非常喜欢我给他们上课,要想他们的画有创新,首先你要给他们创作的灵感。因此,教者应在上课前把准备做足做充分,用心去做。你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就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为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可见在美术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走出课堂,走向自然
古往今来,许多创造的发明家都是从想象开始。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跟城市里比起来,农村没有城市的繁荣景象,但我们有最淳朴的田园风光。春天的时候,田野里大片的庄稼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秋天的时候,更是硕果累累,又是一种丰收的美。课上,我有时会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万物的气息和动态的美,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说,微波荡漾的小湖美;也有的说,池塘边的风车美;还有的说,农田里忙碌的农民伯伯美……各有各的体会。学生本身的心理个性和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感受到的也大不一样。回去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就今天大家利用上课时间观察到的家乡田园风光,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学生们的作品没有雷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家乡的美。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们喜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保证了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职业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下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说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