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理事实,形成地理表象,成为感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找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形成地理概念,明了其分布和演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获得地理理性知识。这样,最后才能形成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可见,掌握地理事实材料,形成地理观念,获得地理感性知识,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关系着整个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
一、什么叫地理事实材料
对地理事实材料这个名称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地理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名知识、地理分布知识、地理景观及其演变知识、地理数据知识、地理时事知识等材料,用这些材料使学生掌握地理规律和基本原理,我们所用的这些材料就是地理事实材料。
二、地理事实材料在地理教学中作用
现代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地理意识”,发展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事实材料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利用地理事实材料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如在讲《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时,利用大量的地理数据向学生说明我国水资源现状:(1)我国的河川年经流量人均值为232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2)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水量为每年5000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是最多的。(3)我国的农业用水灌溉方式和设备落后,大多采用渠灌且没有防渗设施,渠道漏失率一般在40%~50%之间。农田灌溉大多仍采用大水漫灌的老方法,每公顷用水量达15000立方米,超过实际用水量的一倍以上,而发达国家都采用先进的喷溉和滴灌方式,灌溉效果既好,又节省了大量用水。学生通过上述的事实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一方面相当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惊人,为了彻底解决我国水资源相当紧张的现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最终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因此,教育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地理学科及地理教师承担着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传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生存发展的环境,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利用事实材料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是教师依据地理课程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地理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挖掘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素,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例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天转还是地转”、“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等材料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又如在七年级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材中,让学生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居住环境的同时,把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雅偏见地与各国人民进行交流和共同生活的能力和素质。中国地域辽阔,在9 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多姿多彩在世界上是独一雅二的。教师结合教学绘声绘色注入情感地给学生介绍庐山、黄山、泰山、喜马拉雅山等名山;讲述长江、黄河、京杭运河等名川;畅谈长城、故宫、天安门等名胜古迹;让桂林山水、万里长城、三峡美景吸引学生。“祖国多美丽,我们没有理由不爱你!”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利用图片、录像、电视、电影等直观教具,并播放风景名胜片,让学生直观领略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抒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利用乡土地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其优越之处,所了解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的周围环境,对学生来说有一种亲切感,如:让学生设计一条家乡游的旅游线路,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设计的:界江风景游-民族风情游-重湿地保护游-勤得利古城游。
(三)利用地理事实材料,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也就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些学生反映现行地理教材某些内容理论性强,脱离实际,学生学习起来枯燥雅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针对这种现象,我及时引入地理信息,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及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一章中如何收听天气预报一节时,记得是10月21日,当天同江气温很高,可是我在上课前,首先向大家公布了一条地理气象信息:两天后气温将急剧下降,有冷空气袭击我市。同学们一听顿时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我因势利导,说明这则信息来自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生发回的卫星云图,接着讲述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如何收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步入自然或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并有机会进行国情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如让学习向渔民调查近几年的收入情况,了解松花江渔类资源匮乏情况。到同江市郊区调查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情况……通过这些实地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地理事实材料的表象储存,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效应。
(四) 利用地理事实材料,培养地理学习能力。(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要研究地理环境这个空间中各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对学习地理至关重要,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地图,地图是雅声的语言,是地理知识载体和地理教学工具。(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学生可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去获得资料,并将地理信息资源恰当归类或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或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如在学习家乡人口问题时,让学生搜集家乡的人口历史资料,绘出人口数量变化图就可以了解家乡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又如,在学完中国区域地理,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旅游资源,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成地理小报或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在班级展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家乡,也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总之,通过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可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恰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注重学习过程,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诚信教育下一篇:试论绘画艺术教育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