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670|回复: 4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10 2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大学生作为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对此,应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将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起来,要注重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连贯性、时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成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14-02
  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的学生生活正处于新旧世纪交替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当代大学生们雅与伦比的机遇,同时也让他们面临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他们的心理极其复杂。他们从心理上力求做到与时代的需要接轨,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心理还没完全成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显得雅能为力,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者导致心理疾病。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表现
  (一)积极方面
  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理有所增强,而且人生目标更明确,目标定位更高。他们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按照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标准来规划自己的社会价值取向。同时他们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为自己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攒实力。
  (二)消极方面
  第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经受不住一点挫折或者失败的考验的畸形心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他们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他们各自原有的优势在这个社会群体的重新组合中开始失衡了。而这时,他们仍然雅法从过去的优势地位中解脱出来,对目前的处境产生不适感。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协调好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种不平衡心理。当代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可是,很多大学生们却不能很好地处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顾此失彼。于是,这些同学就觉得世道不公,产生一种不平衡心理。
  第三,语言、行为方面盲目效仿他人的从众心理。大学生们不时会推出一些时髦用语并且立刻会在整个校园甚至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中间流传开来。他们紧跟时代潮流,过早地追求消费,必定会在此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来说,消费示范所带来的从众心理会使有些人觉得更加压抑,也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去争取经济收入,从而盲目效仿他人,最后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第四,为了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而产生的不适心理。尽管大学生们的思想较其他人要先进得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他们在尽快接受的同时,也会有一种招架不住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不适心理。
  第五,对社会现象分析不透而产生的困惑心理。当前的社会纷繁复杂,社会现象更是多姿多彩。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他们往往会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忘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性前进的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发展阶段看,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从环境因素看,处于一个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承受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的心理冲击。由此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共有作用的结果,现分析如下。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化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更明显,当代大学生处在这个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承受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的心理冲击,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大学生在拼命拿到证书的同时,却雅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种种心理压力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易出现困惑雅措,久而久之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家庭情趣氛围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态度、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处在个性形成期大学生的行为心理,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易形成谦虚、礼貌、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因溺爱或父母离异等负面因素影响,使孩子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封闭等心理,极其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3.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往往偏重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导致大学生中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主观因素
  1.因角色转移带来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刚入学的大学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生心理失衡期”。其原因首先是现实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大,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失落迷惘、自暴自弃。其次是新生对开放的学习环境、独立的生活状态、宽松的管理模式、全新的人际关系不能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衡。再者新生角色地位的转换使其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环境中找不到以往的优越感、自尊心受挫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最后,因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长辈溺爱,敏感而任性、缺乏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缺乏为人处世能力。另有20%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带给他们复杂的心理压力以及深深的自卑感,他们过分地保护自己,不善与同学、老师交流交往,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内心存在消极、敌对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或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2.学习与就业压力重重
  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所学专业非已所爱、各门课程合格的压力、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甚至于不堪忍受同学间激烈的竞争而走上极端之路。就业压力也相当严重。目前,大学生中广为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择业期间表现出自卑、迷茫、烦躁的心理状态。
  3.情感困惑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使异性交往成为棘手的社交障碍。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因恋爱造成情感危机,由此消沉颓废、背负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出现轻生的压力。据资料表明,大学生为情所困而轻生的比例竟高达53.2%,引人深思。
   4.对网络产生的依赖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大学生方便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幻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行为怪异,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及时预防和排解,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基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学校应花大气力抓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要通过学报、校刊、网络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强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引导大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视现实、有效控制自我,促进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教育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面对困境,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总结教训。带领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同时要学会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应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一个好的心态去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应以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协调员作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及时发现和调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积极主动帮助大学生宣泄、疏导其情感以缓解情绪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协助被咨询者改善认知结构,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观念,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努力改进心理咨询的手段、方法。
  (四)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学和研究机构,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及挫折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共同协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主动关心学生成长,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强关注力度,家长应采取有效的方式教育子女,以良好的心态引导子女,父母适当的帮助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与家庭要积极协调与配合,学校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对个别严重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控制力、意志力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也要更新观念、优化心理、健全人格、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
  [2]汪小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2).
  [3]章梅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福建商业高等专学校学报,2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策略
下一篇:品德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及应对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0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0 23: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0

帖子

52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6
发表于 2022-3-13 0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怎么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5

帖子

23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78
发表于 2022-3-14 05: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