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课上,老师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说”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力,因为一个人不是天天时时在写文章与人交流,而是用语言与人交流,“说”的水平很能表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作为初中生要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应当“敢”字当头,对每一件事物细心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从几方面入手,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
一、观察父母
父母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但要把父母的特点表达出来,却不是每个人张口就能说上来的。我就留课下作业,让学生观察,想自己感触最深的事,叫他们到课堂上说。
有一个同学说到:“……我从昏迷中醒来,病床的左边站着爸爸,右边坐着妈妈,他俩的眼睛都熬红了……却是那么亮。妈妈脸上的皱纹又刻上了几条……”。
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父子情,母子爱。
二、观察老师、同学
作文课上,我给同学们提出要求,可以观察①各科老师的教学特点;②每个同学有何优点;③老师怎样关心爱护学生;④同学之间怎样团结友爱;⑤我们每天学到什么……由于目的明确,同学们课下准备较充分,因此,一堂作文课下来,学生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同学说道:“在一节体育课上,我们学前滚翻,老师讲解了前滚翻的要领,做了分解动作之后,便分组练习。前面的五个人顺利地翻过去了。而我怎么也翻不过去,急得我直淌汗。老师走过来说:‘你的头着垫子时未用力蹬,下颌也未贴近胸口,身体不成球形……’我照着老师说的纠正,果然翻过去了。我多么高兴啊!由此我想了许多,学习前滚翻要练习,要实践,学习其他知识也是一样的!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王培同学接着说:“数学试题发下来了,每题的答案都没有错误,老师却打了几个半对的符号,虽然未扣分,我心里很纳闷。找到数学老师,她一看试卷笑着说:‘有两处错误:一处等于号两条线不平行,一处等于号上下未排齐就是雅条理。学习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这些深刻的见解与真实的感受,都是认真观察悟出来的,并且口头作文能力也因此不断提高,逻辑性越来越强。
三、观察自然
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村,但不一定认真观察过这里的景色。正值秋天,我就给学生留作文《家乡的秋色》。在作文中,虽然列举了秋天的事物,却没有写出景物的特色,于是,我带领他们到田野里,面对现实,让他们细心观察每一处景物的特点。回到学校,组织学生口头作文,这一次比写到作文本上的生动多了。
有的同学说:“树上的叶子哗哗地响着,几片树叶飘悠悠地落下来,好像恋恋不舍地离开相伴已久的树枝,默默地做出自己的最后贡献――做肥料。”有的说:“棉花咧开了嘴笑着,像纯洁的少女头上的白蝴蝶结,美丽大方。”有的说:“果园里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柿子红艳艳的,黄中透红,让人一看就流口水。”
通过这一次课,同学们了解自然,锻炼了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观察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天天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可以说既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怎样观察呢?那就要多看看、多想想,多提几个为什么,然后再分析、比较、联想,定会得出结论。
这一块的作文教学比较难,我用了较长一段时间,留作业让学生到集贸市场,到商场观察购物的人群,在马路边观察风驰电掣的汽车和往来如梭的人群。同学们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人生,提高了鉴别能力。
在课堂上,同学们争先说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杜凯同学说:“星期天我帮妈妈到集市上卖鞋,忙了大半天。下午两点钟吃了两个烧饼,喝了一怀开水,直到太阳落山才收摊子。以前我总爱花零钱,以为妈妈挣钱容易,今天才知道挣钱真难,真辛苦,我以后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刘浩同学说:“我帮妈妈浇玉米,太阳直直地照着,我的汗一滴滴地滴到地上,玉米叶扎得人又痒又痛,我才体会到吃到每一粒粮食不容易,真是粒粒皆辛苦!”
如果不是亲身参与,怎能产生如此深刻的体会呢!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养成了认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快速、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李家营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下一篇:让语文融入生命的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