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的确定,有其科学道理。它是要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明确阅读目的,正确选择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那就是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良莠不齐,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和用正确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1. 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 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对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
3. 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因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兴趣也就随之不同,所以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爱好,介绍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 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雅疑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学生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及课本阅读的不足。
二、 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意识
笔者发现,引发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欲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的期望、家长的嘱咐、学生群体中的从众效应、学生自身的功利心理等;也可能是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阅读活动本身的热爱、对阅读结果的期待等。由众多不同的原因所引起的学生阅读动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由阅读活动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不易持久,不易迁移;由阅读活动内部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源于学生对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则能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产生持久强大的动力,对阅读的质量与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形式保证,让学生自主营造读书的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笔者班上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人人参与 ,共建精神宝库。我们班上建立了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都要带自己的书籍来充实“图书角”,并且评比看看谁的书最受欢迎。为了使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学生会尽其所能:有的精心在书店里购买书籍;有的从家里认真挑选符合同学口味的书;有的让父母购买自己指定的书籍……捐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爱书的过程。其次,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经民主选举,班内产生图书管理员,负责班内图书的管理与借阅。每天课间,教室内除了休息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同学们可以随时向管理员借阅书籍进行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注意言传身教。例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喜爱的、学生也喜欢的美文、趣文,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地朗读、饶有兴味地赏析,让学生产生共鸣,接受感染,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这就是说,老师要凭借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验,以情感的感染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以自己的酷爱来促使学生喜爱读书。如本学期我在介绍《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时,通过讲述我自己读书的感受,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许多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现在有很多学生已经读完了这两本名著。
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阅览室,而且藏书颇丰。平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任其随意翻翻看看。学生常常会被五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奇妙有趣的书名、丰富新奇的内容深深吸引,也被那里的读书气氛所感染。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往往会流连忘返,产生跃跃欲试、渴求阅读的激情。
三、 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起点是对文字的识记和积累,而其效率的提高,除了阅读实践以外,还要靠对阅读技巧和阅读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熟练驾驭,因此,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规律尤为重要。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最重要的阵地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抓好教材范文的学习借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阅读的方法技巧。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了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同时,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就要提示学生,这和我们读课外书的方法差不多,都要使用速读和略读,还有跳读等各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可在阅读实践中自由选择,灵活运用。
其次,训练学生形成“读后说”“听后说”的能力。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即在读后或听后复述大意,简说要点,回答问题。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随着说读和说听的交互使用,阅读的内容不断扩展,阅读兴趣也不断趋向稳定、巩固。采用这个方法更需要的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这个训练要求,一定要找机会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了。笔者已坚持3年每周开辟一节课――“今天我来说书”,为学生提供趣味性舞台,每周有3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读的课外书,可以说书上有趣的部分,更可以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让学生尽情展示,以期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形成这种“读后说”“听后说”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兴趣,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用“积累本”每天摘抄出所读文章的题目、作者、好词、妙句,每周写一篇读后感。
最后,阅读是一种习惯,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阅读本身要使学生受益更多。
四、 进行课外阅读检查,多元评价课外阅读
有布置,就要有落实。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因为人都有被赞美的需要,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的阅读表现和阅读成绩得到人们的肯定称赞,就会更加热爱阅读,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荣誉。如笔者每周一节的“今天我来说书”课,就要求说的学生先说给家长听,并让家长在学生的“积累本”上给学生的“说书”做出评价;在班上说完了,听的同学也要给他评价。我在总结评价学生阅读的同时,每周认真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中肯地写上评价意见。
通过课外阅读,架起一道道成长的桥梁,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书中的思想和知识营养,从而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净化自己。当然,也使学生积累了知识,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抓学生课外阅读的四点做法,然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要重视抓好开端,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特别要坚持正面引导,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启发互动式教学的运用下一篇: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