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从课题的选取、合作小组的安排、学习任务的设计、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五个方面就笔者的认识介绍了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 运用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共同学习,促成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得以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由于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部分中提到,要使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三个方面得到发展,达到“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实施建议”部分中也提到,“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由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并运用这―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任务,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通过对此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和本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选取合作课题 虽然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很多,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完成,也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达到。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合作”。比如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化学式的有关知识以及化合价的概念等这些抽象、概念性和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不仅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进而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学习。由此,选取合作学习的课题一定要合理,可选取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课题或难度适中的学习题材。比如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等。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确定教学方式,该合作时就合作,不该合作就不要合作,灵活选取适合的教学方式。
2、综合安排小组的组成 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应该尽量使男女生比例均衡,这样在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学习过程中便于分工合作,如实验中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可以在组内由男生完成,而一些数据的记录可以让一些细心的女生负责。其次,要在组内分散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便于共同提高,取长补短,开展互助学习。关键还要安排好每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组长的人选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威望。这样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在教师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可以由学习组长分配、协商小组成员承担任务,对小组内出现的问题或分歧,学习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沟通解决,活动结束时学习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总、整合,安排小组成员展示学习成果。只有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小组组成,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3、认真进行合作内容、学习任务的设计 我们绝对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内容、有任务、有主题,学生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合作的动机是学习,是一种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内容、学习任务是否能向学生提供进行合作学习的契机,是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将变成一种雅用的形式。与其将一些合作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丝毫合作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中讨论、共同探讨,倒不如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具有价值。因此,教师在采取合作学习时,课前必须要认真设计好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4、正确评价合作学习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传统的纸笔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做出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就宜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时,既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可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可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本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的成员。这样,小组内、小组间既能互相帮助,又充满竞争,学习效果会更好。
5、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体现 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在课堂教学中,从头到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由合作形式来体现,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由合作讨论来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是由合作交流来实现。教学中单纯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集体讨论,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经过简单的评价,活动就宣告结束。而这样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合作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也要加强教师所起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中除了生生互动,还应该有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学习,应该是教师针对课程的特点,除了对各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外,要有意识的参与到各组活动中,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学习伙伴,积极主动地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学习内容。在活动结束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教师的态度必须真诚友好,必须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看作一个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切不可只是走走过场。
总之,合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且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教师强势”课堂现象透视下一篇: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