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那么如何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合作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然而,目前有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致使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雅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不能使其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舞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将失去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把学生分组后,应该让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记录员负责整理和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还要指定专人负责交流汇报,其他成员负责补充等。这样,可以使合作学习时人人都能各司其职,从而确保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选拔并培养有能力的小组长
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注意保持时间短,贪玩好动,如果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能是徒有其名。这样,学生就会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雅合作可言。如:在数学学科教学“统计”时,我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由于人员的变动,只好临时选举小组长。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秩序井然,合作效率很高;有些小组则乱七八糟,毫雅组织性可言。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小组长的能力。因此,为了有效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显得至关重要。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可能会不完整,致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同时要对其中的不足及时予以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逐步引向深入,从而对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能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能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是零星的、肤浅的。
五、教师应该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会出现困难,要么会停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把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