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是一门赋予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应该具有其独特的使人愉悦、使人快乐及能发挥人创造力的音乐情感氛围。教师要把对音乐的审美权交给学生,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思维想象中创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通过结合意境进行歌词、节奏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乡曲》是七年级音乐教材上的一首欣赏曲,该曲旋律缠绵、幽怨。1931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马思聪从一首绥远名歌中引发灵感,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小提琴独奏曲。欣赏乐曲时,我带着学生反复聆听了第一主题,为了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我让学生跟钢琴唱谱,力争每个学生都把该主题的旋律唱会、唱熟。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对该旋律填词。为了降低难度,我让他们有选择的把古代诗词试着配入旋律,我先选用一首《静夜思》作了示范,并唱了唱。学生显得很感兴趣。很快,他们就把选择好的诗词填在歌谱的下方,随后我挑选了几首作品带着大家一起唱了唱,并且指出,填词时一定要考虑好,每个字一定要填在想好的音符下面,位置不同,唱出的效果就不一样。为了加深难度,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乐曲的情绪创编歌词,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创作出了一些歌词。在音乐课堂上对旋律进行创编歌词,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旋律,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创编的同时加深对旋律的理解。但是,在整个创编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对于一些没有意义,过于离谱的创编要加以指正。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如何进行节奏创编呢?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响,在课堂上把这些音说出来并以节奏的形式整理在黑板上。以二四拍为例,如风声“呼呼”×-― ×-‖,“钟声” × ×―× ×‖,“敲门声” ×× × ― ×× ×‖,母鸡下蛋的声音“ 咯咯咯咯盖 ”×××× × ― ×××× ×‖……,接着,我让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把黑板上的那些节奏根据要求有选择的进行组合。如创编4小节欢快的节奏,学生创编的同时我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一般而言,欢快的乐曲其节奏型是密集的,悲伤情绪的乐曲节奏是舒展型的。我带着学生把节奏通过准备好的打击乐器敲打出来,有相当多的学生很感兴趣,也愿意尝试,接着我让学生把创编的一些节奏进行展示,并且作出了初步点评。创编节奏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感受音乐进而表达音乐,通过节奏即兴创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乐曲曲式结构的理解,从音乐中获得享受。
二、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音乐课欣赏乐曲时,我们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怎样的场景?如欣赏《牧歌》时,有学生说,这是在一望雅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河边吃草;有的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很多的人在自由的散步……。其实这个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但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不是任意思维。为了防止学生不认真聆听,不经思考乱说,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例如我们在欣赏《二泉映月》时,一开始的旋律0・ 5 4 3 ―2 ……,我们一般会说这像是一声叹息,情绪是悲凉的,通常不会说旋律听起来是欢快的,显然音乐作品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音乐特性的限制的。一位出色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的顾问、一位机智的指导者、一位具有判断力又有教养的参谋、一位能鼓励学生成为更有音乐独立性的人。
三、通过舞蹈动作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舞蹈动作创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手段,如何进行舞蹈动作创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歌词方面入手,如在学唱《垄上行》这首乐曲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结合歌词展开想象,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唱。“我从垄上走过……”学生几个人手拉着手,富有诗意的想象着在田埂旁边走边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从乐曲的情境入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我发现很多的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在摇摆身体,于是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青蛙、猫头鹰的头饰,并让他们学着青蛙、猫头鹰叫声边走边叫,学生非常开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表演。从乐曲的风格入手,如在学唱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时,我让学生回忆一下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学生大致知道有转动手腕的、动脖子的等,就是动作做得不标准,于是我带着大家练习了几个新疆舞的基本动作,然后我让他们 人一组,结合歌曲旋律把这些动作进行编排并适当进行创编,如单手转动手腕可以变成双手转动、动脖子的地方可以变化手的动作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创编开始时,学生的动作大都是拼凑,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引导他们结合歌词、根据动作的组合规律进行创编。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行之有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形式,要把对音乐的审美权教给学生,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思维想象中创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师生在信息技术课新的教学模式中共同发展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