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西南民族大学为蓝本,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中心,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期推动相关认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历史
改革开放30年来,实践教学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现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个案进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课堂及校内组织实践教学工作外,还组织大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这一工作经历了初期由个别老师的自发组织到团队协作再到制度化运行三个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必革迅速地改变着农村社会面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这时,西南民族大学教师主张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去观察了解民情、国情。1911年到1983年间,社会实践停留在教师的个别自发组织阶段,学生规模在1至2个班,约80人左右。
1983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经济体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决定,改革的步伐加快。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前政治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将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为教学活动之中,组织形式由教师单个组织上升为学院统一组织,学生覆盖面由原来的一两个班拓展到全校范围,由各学院推选学生代表参加。
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全国上下的改革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了社会实践“三个一致性”的指导思想[1]。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充分把握时代脉搏,响应团中央号召,于1991年制定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办法”。办法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主办单位、协作单位、经费来源、安全方案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使政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总体可划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又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活动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下面将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个案,分类介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特色。
(一)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寒暑假“三下乡”活动 、志愿者服务等。西南民族大学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收效显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改革开放30年以来,西南民族大学每年坚持举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为期两天。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1993年到四川成都市清白江化工厂、1994年到四川双流县恩威制集团、1995年到四川德阳市第二重型机械厂和东方电机厂、2002年到四川绵阳长虹集团和九院、2003到宜宾五粮液酒厂、2004年到大邑县兰田公司和韩场食用菌基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工厂,直触社会脉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参观调研后,形成了大量珍贵的调研图片与调研报告,并装订成册,形成第一手资料。
参加人员的广泛性。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1992年以来,每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员共有约110人,其主体是全校文科与理工科各班的学生代表,这部分约140,其次有政治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务处、宣传部、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校医院、保卫处的相关同志,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的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约30人,这部分老师分别负责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宣传、医务、安全等工作。
组织的强有力与协作的高效性。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个案,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由政治学院和教务处的负责人带队,以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具体的组织工作由政治学院各个教研室轮流进行。承办的教研室将就每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考察路线、协作单位等各方面事宜做出详细安排,并形成文字报告教务处审批,包括认真听报告、如何参观、如何做好记录、自觉遵守纪律、安全事项、如何形成调研报告等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主办教研室会精心组织,抓好每一环节,教学实效性显著。
实践主题的明确性。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他们长期坚持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均非常明确。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的主题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农村家庭联家承包现任制给农村带来的活力,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等等。
(二)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践活动。所谓课堂内实践教学是指在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有课堂讨论和辩论、案例点评、热点新闻点评、主题演讲、专题讲座 、看录像等形式。
校内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范围内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以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有: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法律咨询、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
三、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的理解,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西南民族大学一位同学在参观完长虹集团后,认为“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帮助其了解国情。
四、几点思考
从西南民族大学实践教学成功个案可以看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是长期坚持并逐渐形成的,且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属性上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要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有制度保障体系;其次,应当有部门主办,各方协作,以点带面的实践教学模式;再次,需教师带队,学生代表参加,覆盖面广泛的组织形式;最后,需要有相应的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赛男.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动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下一篇:强化校本教研,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