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个性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对应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经验的教师很清楚,他们必须精通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有针对性地使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基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并注意到各种教学取向间的平衡,不应当将代表不同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尖锐地对立看待,而应当在不同阶段为不同目的互补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这样做有助于改善学习结果。
一、“传授―接受”教学
一般陈述性知识比较适合以直接的方式来教授概念、法则和技能,即“传授―接受”教学。教学前,教师要设计学习目标,建立与新知识内容、教学材料和学习活动等相适应的教学框架。具体教学过程虽然是常规顺序,但如果教师坚持教学时关注学生学习即时反应状态的立足点,“传授―接受”教学也具有新的意义。1.阐明学习目标,使学生适应课堂教学。2.复习先前知识,有的时候,教师通过简单提问或简短测查,了解学生先前习得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完善先前知识的铺垫;也有的时候,要在教师引导性的阐述下,使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3.呈现新内容,为了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水平,呈现结果要具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并通过测查考察学生的接受状况。4.给学生提供独立练习机会,通过解数学题,巩固新学的知识,也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5.通过非正式评价操作进行反馈,来检查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评估结果也应该及时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时候是错的。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关注自己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经常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表现出对课程的注意,那么教学就成功了。学生们也认为,如果自己用心地听了一节有趣的课,也就了解了所讲的内容。但实际上,假如教师不经常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知识上严重的误解或缺口。
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1.明示教学目标。2.复习先前知识,教师需要弄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作为先决条件的技能,如:乘法估算是试商的前提,乘法口算和借位或不借位减法计算是除法竖式计算必备的基础。让学生们通过口算练习熟悉算法,并形成技能为除法运算做准备。3.呈现新内容,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归纳出除法计算的步骤:试商定位、试商、检验、完成竖式,为学生指出一条明确的除法计算路径。由于试商是除法计算的突破口,通过分层,从易到难设计试商学习测查题,认识试商的实质,掌握“高位试、低位调”的试商方法。学习测查(1):让学生初步尝试试商,总结试商规律和方法;学习测查(2):通过对几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试商的实质;学习测查(3):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强化试商方法。4.提供独立练习。5.评估操作并提供反馈,核对独立练习答案,讨论学生答错原因,以帮助学生透彻地掌握除法运算规则。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传授―接受”教学方式并不是由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决定的。在传授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调整自己讲授的进度、速度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不但效率高、清楚明白,而且能简洁明确地讲授出知识的基本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同化,避免发生概念的歧义和不必要的误导。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利用,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
二、探究发现式教学
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应用数学,必须努力去解决问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教师要通过给学生提供现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机会,或者是给学生复杂的现实任务,使数学学习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学生自主地发现或应用某些概念,或者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将策略应用于学习中,达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引导性问题和对应学生活动进程的辅助性帮助,是使学生独立地通向更高层次理解的必不可缺的支架。对探究发现教学中教师辅助性作用的再认识,可以避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失控局面,提高教学的效果。探究发现教学的表现形式有课题学习,生活中的探究活动,用于交流的真实性任务等。
例如:“调查两个量的比”的探究活动,教师提供工具:茶碗、玻璃杯、100m1刻度杯,200ml刻度杯,对学生们提出一项任务,用牛奶和西红柿汁混合制作牛奶西红柿汁,学生们分别用不同的容器开展数学活动如下:
教师提问水平1:各种混合方法都有,其中有没有相似的混合方法呢?有没有同样味道的果汁呢?
生1:小红和小东的果汁中都是牛奶比西红柿汁多1碗;
生2:小红和小明的果汁中的西红柿汁都是一个量器的量;
生3:小红和小强的果汁牛奶都是西红柿汁的两倍。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刚开始时的探究活动,发现的是具体的数量关系,但随着探索的深入,学生开始发现了规律,即有两个人的两种液体间有相同的倍数关系。这是认识上的突破。
教师提问水平2:牛奶西红柿汁混合方法有没有简单的表达方式呢?
引导性问题1:小东的果汁,把牛奶的量看作3时,西红柿汁的量是?
生4:牛奶和西红柿汁的比是3和2,呈现新知识1:比的表达方法记为3:2
巩固练习:小强的果汁,牛奶的量是4,西红柿汁的量是?比如何表示?
引导性问题2:操作活动,一盒牛奶是 00ml,一盒西红柿汁是400ml,分别装入100ml刻度杯,牛奶和西红柿汁杯数比如何表示?
生5:牛奶 杯,西红柿汁4杯,比为 :4,装入200ml刻度杯,牛奶和西红柿汁杯数比如何表示?
生 :牛奶3杯,西红柿汁2杯,比为3:2,呈现新知识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4=3:2
练习:在上表中牛奶和西红柿汁的混合方法中。有没有比相等的式子?如何表示?
在探究发现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依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有层次的辅助性帮助,然后逐渐地将责任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当学生已经达到了比较稳定的概念化理解后,教师才呈现出有关数学方面的正式的、抽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性活动是主要的,但这些活动始终是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框架下延续的,因此,这里的学生探究发现学习,同样蕴含着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如果学习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初的学习情境和后来的运用情境之间的相似程度的话,那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大打折扣,在教授概念时,教师应该选择先运用相似的情境,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为止,然后可提供不同情境的例子,提高学生将概念正确地应用于新情境中的可能性,进而迁移到真实生活中。
在“传授―接受”教学中,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时所采用的有效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以及运用新的概念和技能。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自己学习以及与他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接受”教学、探索发现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等等,有经验的教师能够运用所有这些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最重要的是教师们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平衡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不是抽象的原则,它是把理解透彻的原理明智地应用于实践,并满足实践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认知学习模式向项目学习模式转化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思考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