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面对新的境遇和问题,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需要,以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性,引导其全面发展。本文拟从实际出发,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几种人性化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工作方式
作者简介:黄恒学(1911-),男,河北衡水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95-01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辅导员在整个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大学生人性的发展。在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通过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完整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研究辅导员工作人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构建高校辅导员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人性化的理念借鉴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就是基于重视大学生人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基础上“以人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依据,在借鉴国外思想家人性论中的合理因素基础上提出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什么,其基本思想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和精神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在实际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样,只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人性,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
在西方,先进的思想家们创立了各种各样的德育理论,产生了各种主张对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德育理论学说,其核心是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教育,反对权威和专制制度对个性和自由的压抑。如在英国,以教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反对“天赋道德论”,认为“改善人即意味着最充分地发展人的理性” ;在美国,以著名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则认为德育是研究人的科学,而人的研究首先或最终必须归诸于人和人的本性,人的行为首先受制于人的本性发展;[4]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观、以真诚、尊重与理解为内涵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主张德育要以雅条件的关怀和雅条件的积极尊重为核心,以人的可发展可塑造性为前提,提倡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促进个体自身内在的健康成长。
以上理论为高校辅导员实施人性化工作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之下,高校辅导员从实际工作入手,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能够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的构建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的构建,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人性得以不断地完善。
1.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大学生当做主体来对待。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功能。如在班级建设、学风建设上,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辅导员简单的说教,或几位学生干部形式化的开展一些活动。辅导员要通过民主的方式使每位学生均认识到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在整个班风建设、学风建设中,应激发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觉等,即使学生认为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是大家共同的任务,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利益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认可和发挥。
2.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前提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合理需要,才能够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满足大学生合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与学生深入交流,引导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尤其不同的成长经历还有成长环境,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个性展现等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也需要辅导员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工作,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积极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3.设置各种场影,引导学生全面体现自身人性
一个人的人性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去体现,即在生产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的社会关系中来体现。高校虽然不像现实社会一样,各种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但大学生在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还有在各类文体活动中也像社会一样,存有各种社会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大学生的人性得以充分的体现,不断地完善。高校辅导员应设置各类场影,使学生置身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还有精神的社会关系中,去真正的体验人性、展现人性,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0:130-28 。
[3]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4):8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下一篇:兴趣:探讨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