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很多,就学生自身而言,我认为影响较大的有:学习动机和目的、自信心、汉语基础、语言环境和学习策略。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机过低,没有学好汉语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参与更多汉语活动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目标过低,自给的压力不足,导致学习汉语的内在动力缺乏。因而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采取有效的办法,使自己的汉语水平有质的提高。
2.自信心的影响
自信心对工作、对学习度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初中时,所学汉语较为简单,汉语的成绩相对来说是好的。进入高中后,学习汉语的要求提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考试成绩也达不到要求了。这时,他们中的多数人会感到茫然,经过多次反复后,原有的心理优势就慢慢地消失了。对学好汉语失去了自信,在学习中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汉语学习。
3.汉语基础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指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它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民族学生特别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汉语的了解很少,汉语知识的积累不足,基础也不牢固。他们在进一步学习汉语时,由于自身汉语知识积累不足,使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即使学生自身有迫切的愿望,但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
4.语言环境的影响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很大。我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学习非母语的语言环境很好。但我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只在一定程度上有限制了各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学习第二语言时,学生往往会依赖母语,遇到大的学习障碍时,自然会想到使用母语。那么,缺乏自我约束的学生就容易出现上课时学习汉语,下课后几乎不用汉语交际的情况。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上课时学的汉语只是不能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及时巩固,学习效果也就明显降低了。
5.学习次略的影响
有些学生对待汉语是不想学、不愿学,而大部分学生则是不会学,他们不了解、不习惯或语言不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下一篇:浅议农村学校的CAI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