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需不需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关键在于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农村经济;培养
作者简介 李丽娟(1958-),女,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 )
多年来,农村生源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不到农村第一线,而另一方面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成为了可能。而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坎上了,如果再不为农村输送一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农村发展又会停滞。
一、农村需不需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其难点之一是,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以江西为例,2100多万农村人口,农民的受教育状况不佳,80%以上农民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人力资本定位有着深刻的影响,教育创造的人力资本更具“一般性”与“公平性”,并能够调节社会对农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认识,增进对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认识。面对如此低下的农村教育状况,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从我国的三农问题形成过程来分析,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小农经济发育完善,农村缺乏现代农村经济的基础;二是农产品价格定价机制被人为压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约束了农民的自由迁徙;四是农村科技文化落后,雅助于增加农村的其他生产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个人收入和推动经济增长。其中,“农村科技文化落后”成为“科技兴农”的最大“软肋”,决定着三农问题解决平台的构建与形成。因此,从我国的三农现代化进程分析,培养农村大学生正当时,我国必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逐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途径分析
现在政府正在积极解决三农问题,但人才问题是个瓶颈。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出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地创造性地进行了实践,主要途径有两条:
1 选调大学生到基层。近年来,组织部门建立了一项制度,从高校选拔一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作为选调生,下派到乡村基层锻炼。实践中,通过组织部门的选调,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任职,一般直接担任村官。从外人看来,这些大学生是天之娇子,有份体面的工作;被选调的大学生都曾充满希望要好好干一番,为农村改变面貌。
但是,大学生被选调到位后,由于存在事先制度化的约定,大学生到基层就是一个临时工的角色。加上大学生才出校门,就进入村官行列,社会经验不足,有许多农村事情让他们迷茫不已,产生出巨大的视觉差异。因此,有比较大比例的成为“过路人”,二年内已经脱离农村,自谋职业。
2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多年来,农村生源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不到农村第一线,而另一方面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成为了可能。而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坎上了,如果再不为农村输送一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农村发展又会停滞。城市里来的科技人员,一是很少,根本雅法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二是干不长久,城里人受到家庭、生活条件、人际关系以及今后发展等因素影响,回归性极强;三是对农村不了解,由于初来乍到,雅法在短期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农村本土的科技人员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基于我国农村的需求状况,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加快农村教育发展,2004年,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华而不实的说法颇为流行,主要观点有四:一是这些大学生基础不扎实,毕业生质量不高,产生新的同名不同质问题;二是培养计划介乎于系统农业职业培训与高等学历教育之间,本来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已经存在一定争议,这样做的结果就更加剧了矛盾;三是师资队伍问题较大,高校教师理论上可以,而乡土教师虽然有技能,但是,教学就都存在一定差距;四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义务教育,花在这个上面的钱不如投资在农村义务教育上面。
3 两种途径的有效性比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两种主要途径各有利弊,相比之下,可能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略优。主要理由有四:一是对农村的感情深度,本土化大学生对于生养之地的感情是深厚的,具有建设好家乡的源动力;二是专业的适应性,本土大学生学的是应用性技能,尤其是教材的乡土化,针对性极强;三是本土情况的熟悉度,本土化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本土,“留得住”是本能,“用得上”是实情,没有磨合期;四是培养规模,我国有9亿农民,要大规模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只能是本土化培养。
三、几点思考
农村高等教育发展正当时,面对教育十分落后的农村,有些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1 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怎么办?尽管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农村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和支持力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农村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毕竟相对较短,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对其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目前,农村高等教育虽然学生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仍是处于弱势群体,农民大学生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不能考上高中或者是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低等生。即使在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电大系统内,也有些省级电大和试点教学点还没能从发展战略层面认识试点工作,没能将试点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资源。面对思想认识如此不到位,只有从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国策入手,要求各级政府进行实在的优质示范,进而解决执行人的认识问题,才能不折腾,真正有效提高各级各类办学单位的积极性。
2 教学过程能否进一步落实?中央电大在一次总结中归纳到:有些省级电大和教学点重招生、轻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学资源建设还不能满足教学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效率低。有的教学点入学教育时间偏短,效果较差;有的教学点集中教学时间、次数偏少,质量不高;有的教学点学习小组活动缺少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及时的支持服务,实际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不少教学点的实践教学没有落实,基层考点的考试纪律亦不容乐观。从上述情况来看,远程教学的过程性问题仍然突出。
3 办学经费是否政府出资?农民的收入低,农村高等职业教育虽属于一种“准公共品”,但是,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的投入和学校自主筹资,国家和社会各类团体对其支持力度不大,办学院校教育资金的匮乏是限制和约束中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中,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大部分各级电大存在发展资金不足、教学设备较差、学生家庭承担额外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一方面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差一老师和学生素质难于提高一学校招生情况不理想”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阻碍着“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必须改变当地政府、学生个人与办学单位出一点,经费保障程度低的现状,建议“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经费纳入国家统一免费培训计划,由政府全部承担下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下一篇: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知识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