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身上担负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休闲体育正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形式,被广大的社会大众所接受。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休闲体育的概念、价值,分析研究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以为高校加强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不断提高研究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研究生;休闲体育;建议
[ 中图分类号 ]G 801.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13-5838-(2009)12-0051-03
一、 休闲体育的概念
在积极的休闲过程中,人的存在状态和活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层面的,如人的艺术审美活动;一类是身体健康方面的,如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在这种状态下的身体锻炼,称之为休闲体育[1]。休闲体育更接近体育的本质,以愉悦身心、提高健康水平、修身养性和完善自我为目的。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强调活动的乐趣。它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武术、踢毽子、跳绳、放风筝等;也可以是现代体育活动,如打篮球、打排球、跑步、游泳、远足、溜冰、骑自行车等等。休闲体育对活动的时间、空间、场地、器材以及运动的量与强度没有严格的要求,以自然、愉悦、实用为宗旨。
二、 休闲体育的价值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欢迎,在于它能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也可以说这就是休闲体育的价值。
(一)休闲体育的个人价值
休闲体育是以娱乐、轻松、健康为主的体育活动,不会像竞技体育一样充满竞争性、激烈性,也不会因为惧怕失败而对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注定了人们在进行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放松和快乐的状态之中;其次,休闲体育能对人体七大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通过经常性的户外休闲体育活动之后,各系统的机能有明显增加,对体、脑劳动的耐受力,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当今社会竞争雅处不在,人们的工作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休闲体育活动,可调剂生活、松绑减负、松弛精神、欢娱快乐。有研究表明,参加快乐性的活动对情绪的改善非常重要。另外,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消除寂寞,促进与他人的感情交流。人们在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时,可与外界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有利于结识新人,拓宽社会交往,增进相互情感交流,丰富精神生活,消除孤独寂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
休闲体育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性、消遣性精神生活的需求,可以满足对美的需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参加休闲体育使劳动者消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激发潜能,从量和质方面增加了工人劳动生产率,并且减少怠工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地发展。休闲体育是人与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标志着人们远离战争、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的纷扰,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人们普遍地获得平等、民主和自由,社会安定有序,每个人的情感、意志和利益达到协调,最终造成伦理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乃至社会的自然和谐。
三、 研究生休闲体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较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地发展,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全国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已超过百万。对于如此庞大的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就是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德智体”,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有着很精辟的论述,“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德智皆寄于体,雅体是雅德智也”。对于“体育”毛泽东也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2]。
研究生体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及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生理机能良好状态的持续保持,又可以缓解研究生因科研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过大和竞争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研究生的休闲时间
休闲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的时间后所剩余的那一部分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引,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们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之一[3]。
由表可以得出,4.8%的研究生平均每周的休闲时间不到一天,14.3%的研究生平均每周的休闲时间为一天,80.9%的研究生每周的休闲时间为两天或者两天以上。这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的休闲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二)研究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生的个人体育价值观
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需要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体育价值观念是体育观中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理论评价,是人们和社会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程度的价值理念[4]。 学生的余暇活动可以有很多内容,如听音乐、下棋、看书、摄影、看电视、电影、上网、游戏等,体育只是学生余暇休闲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取决于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价值的认识。研究生的体育价值观念、研究生对体育价值的评价如何对研究生的参与体育锻炼行为有很大影响。价值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会成为研究生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和正确的“健康投资”观对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重要影响。
2.自身惰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研究生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由自己支配安排,自由度比较大,也使一部分研究生养成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有4 %的研究生认为,早起锻炼虽好,但却难以克服惰性。某些研究生那种白天黑夜颠倒的不良生活习惯,在他们特殊的生活、学习条件下,不自觉地、雅意识地形成和巩固下来,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要克服这种惰性,必须经过自觉的、有意识的强制性的努力,才能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3.学校体育氛围对研究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是一种社会环境。体育氛围是指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5]。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所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l。体育氛围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氛围越浓,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知影响就越深,生理变化相应地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们主动地投身于体育运动当中。体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运动实践过程中创造和保存下来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精神和体育制度及其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蕴涵着“崇尚运动”、“运动价值观”、“健康生活方式”、“终身体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人的主体意识[1l。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关调查显示,在营造高校积极体育文化氛围过程中,很多高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高校缺乏崇尚体育锻炼的风气、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频率比较低,参与者有限。高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激发研究生为参加体育活动而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逐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健身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研究生的休闲体育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推动研究生休闲体育的发展。
4.体育场馆设施对研究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娱乐健身、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前提条件。根据2005年1月2 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5.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拥有28141个,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8l。这表明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的场地拥有率相当低,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研究生的需求的。很多研究生偶尔想出去和同学运动一会,可是每次到达运动场地,都是人满为患,心情一下子舒畅不起来,久而久之,部分研究生干脆不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状况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
(三)研究生开展休闲体育的建议
1.学校应树立整体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高校应从学校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思想、课程教学组织到研究生余暇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培养研究生余暇体育意识,创造良好的余暇体育活动环境、氛围,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余暇体育锻炼习惯。
2. 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硬环境建设,为研究生休闲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设施保障。(1)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重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2)国家体彩中心应在公益金的分配中增大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资比例。
3 .体育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休闲体育指导人才的培养,努力满足研究生对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
4.加大大众媒体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强化研究生的体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同时研究生也应当从更好成才和服务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休闲体育与健康生活的意义,自觉强化休闲意识和健康意识,努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5.高等院校应完善研究生的体育管理模式,以体育活动课和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形式满足研究生对体育活动广泛而多样的需求。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定期对研究生进行身心健康检查,加强对研究生的体质监测与精神关怀。
【参考文献】
[1]汪玲玲.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 ,(1).
[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1,3(2).
[3]林峰.上海市普通高校研究生余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硕士论文,2005,4.
[4]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
[5]柳学林.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4),10一12.
[ ]吕红芳.我国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硕士论文,2004,5.
[1]宋军,邓艳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04):10 一108.
[8]晏金梅.湖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余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硕士论文,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