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纳说:“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对教学手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实施。备《友谊之花》这节课时,我考虑的是:学生是否乐意接受这种方法,这样能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同时是否能感悟到其中的道理?以下顺着自己的思路,来分析这堂课的利弊。
一、从学生心理入手,用游戏来引导教学的良好发展
玩是学生的天性,孩子是通过玩来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这种学习的效果是水到渠成的。《友谊之花》一课中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又愉悦的气氛,让学生换位与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来学习这节课。
【课堂实录】这个律动环节让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了,充满了欢声笑语,座位马上拼成了一团一团的。
【教学反思】这个律动环节中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是很乐意接受这种游戏教学的,因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主题升华奠定了基础。
二、架设歌曲学习的困难,引导朋友间的合作(分三个层次)
这个歌曲学习环节渗入了唱、听、想三个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音乐、探究音乐,寻找音乐的难点和突破口,进而架设起朋友彼此间的“互动点”。
【课堂实录】新知识的学习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学唱歌曲《两只老虎》。学生听到熟悉的旋律可带劲了,争先恐后地演唱起来。可细心的学生马上发现,音乐中的唱法与他们的演唱完全不一样,善于探究的学生们便带动了全班开始寻找答案。
生:老师,怎么有两个人在唱呢?
师:嗯,与以前演唱方法不一样了,你们仔细听听这两个人是怎么演唱的?
生:一个先唱,一个后唱。
师:那结束是一先一后吗?
生:不是,一起结束的。
师:那就奇怪了,他们是怎样一起结束的?(学生仔细聆听)
生:最后一句歌词,前面的同学多唱了一遍,然后再一起结束。
师:你们可以模仿他们唱吗?
生:可以,但是需要两组同学才能进行。
师:你们自行分组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
【教学反思】这一段教学设计就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从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所在―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紧密相扣,巧妙地引出了学生自学的环节。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认知,我只教授了一个演唱形式的名词――轮唱,具体操作则是学生们自己实施,通过聆听他们发现了需要两组(两个)声部才能完成演唱,于是学生们分声部,配合节奏,空出小节,共同完成了这首歌曲的演唱,从而雅形中提高了 朋友间合作演唱的意识。
演唱的过程中引发了问题,为了搞清楚演唱的“真相”, 学生的听觉开始运作,寻找问题根源。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探究是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延续,由学生们共同挖掘新知的要点,最后想办法得到解决。
三、传播新知识, “深度” “温度”还要并驾齐驱
【课堂实录】通过第二环节的学习,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升了探知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在这里他们似乎觉得这一切的喜悦应该告一段落了。于是我提问……
师:你们是怎样探知成功的?
生:我们一起寻找,集中大家的智慧。
师:刚才你们只与自己的朋友讨论过吗?
生:不是,还有身边的其他同学。
师:你们身边的同学也是朋友吗?
生:是呀!
师:也是朋友为什么不坐在一块儿呢?
(全场第二次换位开始,没有第一次那么“混乱”,基本上只是把座位的距离减为零。学生从行动上证明了每个同学之间都存在友谊。符合主题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师:能告诉我这首歌曲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要相互合作,还有我们都是朋友。
师:对了,我们都是朋友,朋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关心、帮助、以诚相待……
师:现在请你们现在演唱学过的这首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原来我们选择的是全班齐唱,通过我们对“友谊”的认识,你们还有其他的演唱方法吗?
于是我板书出学过的演唱方法:齐唱、轮唱、领唱让学生们商量,自由组合演唱方法。最终演唱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歌词中“白色的手,你的手” “黄色的手,我的手” “黑色的手,他的手” “每人伸出一只手”这四句由四个小组分别演唱,后面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每人伸出一只手”由全班齐唱。朋友间智慧的结晶,由领唱到齐唱,把整个高潮部分的音乐烘托上去,音乐浸染了学生的心灵,让“友谊”在他们心中开花。
【教学反思】从这首歌曲的演唱中可以感受到,学生是有意把全班的同学团结起来演唱的,因此选择了领唱加齐唱的方法,由此说明他们初步建立起了友谊,音乐在拉近他们的距离。
最后一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将“友谊”主题升华。认知更重要是从中领悟出方法或是感悟到道理,能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其实音乐也是传播方向标的好途径。
整节课分三个环节,首尾照应,引导学生产生对友谊的一个正确看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生给老师的一道考题下一篇:培养中学学生学物教学中的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