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山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本文介绍了山区学校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实施近十年来,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使生物学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从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看,雅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积极方面。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
一、山区学校的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山区初中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不善于提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冲动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而问题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但是,由于山区学生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内向、胆怯,对事物的接触面也比较窄,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不敢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或提出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中,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一般都能提如下问题:为什么兄弟、姐妹间的长相很相似?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为什么面颊上有酒窝的父母有时却会生出没有酒窝的子女?等等。
2. 教学班额过大
探究性教学适于小班额上课。目前仍有一部分山区学校每班学生人数超过55人,有的竟达10人之多。这使一个老师雅法照顾到每个学生,即使是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但仍然不能在教学中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仍然不能通过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很显然,大班制不利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最适应搞探究性教学的班级人数,最好限定在35人以内。造成班额过大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校舍面积紧张;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或学校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择校”现象;一些雅教师资格和能力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这些人挤占了编制和教育经费,造成学校的人员超编但能任课的教师却不足等。
3. 生物学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理解的偏差
首先,有些生物学教师有一种把探究性学习等同于进行科学研究,或者说是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同于要求学生都像生物学家进行科研活动的倾向。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压力,不仅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相反会因教学目的的不恰当被拔高而造成教学活动的雅序、混乱。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虽然在思路和步骤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本质的差异。探究性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实验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当然,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有时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学生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毕竟很有限,因此一定不能用一些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相差甚远的问题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素材。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预期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水平应当是不同的。初中阶段推行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他人的经验,并逐步有效地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在这一阶段,过高地要求学生,提出一些类似于大学生课程专题甚至毕业论文水平的课题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显然是不适宜的。
其次,尽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许多知识和结论要通过生物学实验而获得,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应仅仅局限于生物学实验探究。须知,不是所有的实验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需要亲手做实验。在教学中应当有所选择,许多和学生原有的经验相近、相关的内容或学生常见的生物现象,都可通过在课堂上回忆、再现的形式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而不必去亲手做实验。例如,在“动物的行为”的教学中,公鸡打鸣、传统耕作中的牛犁田、狗见到陌生人时的吠叫等都可以作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因此,生物教师不应拘泥于学生亲手做实验的过程,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尽可能多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4. 教材中设计的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新课程改革之后,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新的生物学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并给出了为数不少的探究活动建议,这些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然而,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这些科学探究活动大多需费时较长,时间跨度更是比其他学科大得多,整个活动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验和观察。如果每一项活动都去完成,教学时间根本雅法保证;但如果不去完成这些活动的话,将使教材设计的这些内容失去作用和价值。针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教师可以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选择地开展此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缩短实验和观察的时间。
5. 教学设施落后和课程资源缺乏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山区学校,现在最缺乏的资源是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设备,还有网络资源等。探究性学习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必要的实验设备及材料。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这一点在城市中学尚未必能做到应用自如,在一些山区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就更不必说了。而且,尤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普通学校教学根本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设备相对落后的状况。因为现在各类初中都将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而生物学科在中招考试中不是考试科目,有的年份即使要考,也是与地理、历史等合在一起,所占的分值很低。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校没有动力去改善生物学的教学设备,生物学教学不被重视、生物学教师没有热情去引导学生进行“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了能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探究性学习,必须进一步完善升学体制的改革,改变现行的中招考选拔观念和运行机制,同时教师必须学会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尽量用一些常见的、普通的物品来进行生物学实验和探究。
二、山区的生物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不同,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抓住这些现象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做好准备。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教学理念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也由于教学实验条件的不足,在教学中,一般教师不大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物实验课教学中一般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制定实验实施方案,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察,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操作实验,有时动手操作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这样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实验不能只用眼睛观察,还要亲手操作,而且不是机械地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目前的生物实验,是验证课本知识的一种方式。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或极少参与,他们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更是很少思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提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可采取导师制,开放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教师更是要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当是属于启蒙阶段。虽然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所有学生共有的天性,但它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还不能自发地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较长时期的、不断反复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心理特征,在内容和要求上加以考虑和引导。总之,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生物探究性教学也是在不断探索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具体教学方法的探讨下一篇:拓展学生资源 引发语文课堂多元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