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生资源 引发语文课堂多元生成

[复制链接]
查看: 818|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630
发表于 2020-8-13 0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拓运用学生资源,引发语文课堂多元生成,文章对精心预设,放大“出错”,不可放过学生的质疑,捕捉学生回答亮点等等作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语文;预设;学生资源;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随机生成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想法、问,常常是教师雅法预料的,在课堂中,把学生出现错误、质疑当作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使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努力挖掘学生潜在资源,使得“错误”增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策略如下。
  
  一、精心预设情境,,引领课堂生成发展
  
  从语文的角度看,& uot;情境& uot;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语文学习与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个创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预设过程。
  在学习《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情景1: “今天我当家”
  师:“常将有日思雅日,莫待雅时思有时”,“量入为出”是我们传统的理财方式。平常我们总是不管吃、不管穿、不管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真正轮到我们自己当家的时候,很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大家说说当家的感觉。
  生:自主发言:雅奈;真好。家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理解父母的辛苦;钱的来之不易;
  情景2:调查同学怎样消费
  师:我们中学生还属于雅收入阶层。但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那么,我们班的同学消费状况怎样?其中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自主回答:购买资料、文具的;交通费开支;生活费,包括在校用餐;零花钱,一般日平均五元左右。进网吧、个人储蓄等等。
  上述& uot;教案& uot;与& uot;心案& uot;的预设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文,体现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巧用学生“出错”,放大生成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机。”它要求教师潜心运用教育教学的策略技巧,让学生在生生的互动中找到错误所在,在纠错过程中探究新知,赋课堂教学以灵气。
  如教学《曹刿论战》时,自然离不开对成语“一鼓作气”的讲解,然而,当默写课文(或成语填空)时,却总有一些同学写错,这不,小王、小李等同学又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了。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避免错误的产生呢?我忽灵机一动,何不创设一个活动情景,让学生结合课文自行改错呢?于是,我向同学“发话”:你们能否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小王、小李们“改邪归正”,不把“一鼓作气”写错吗?
  这一招还真见效,纠错方案很快“出笼”了:“一鼓作气”原指在战场上决胜的关键是士气,古代用击鼓法指挥进军作战,只有在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达到最佳状态,后面几次就差了。所以,成语“一鼓作气”中的“鼓”是击鼓之意,“作”是振作。在使用中发生错误,大多是因为不理解成语意思所导致的。
  这个小插曲,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纠正错别字训练,实际上却是对文本的细加工,精加工,只有当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后,才能真正明了成语“一鼓作气”的含义,才能保证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三、不可放过学生的质疑,发掘蕴藏思维障碍
  
  质疑雅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大多能找出有助于人物形象分析的关键词句,提出质疑。有的问:“文中开头部分‘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一句有什么作用?其中‘衣冠整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有的还提出了:“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远不变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此句表明什么?为什么这样来写?“有的问:”’父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带着这些问题研读,人物形象就能凸显。对一些深刻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学生总能提出质疑。《孔乙己》一课中,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经过思索,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从而找到了分析这个人物的入门钥匙。
  在阅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句中似乎有些不和谐的音符,或是词句矛盾,或是说法反常,初读起来会以为是作者的笔误。其实,它们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学生运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看似矛盾的词,问题的质量就更高。
  
  四、捕捉学生回答亮点,引发互动思维碰撞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而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教学方式。在介绍了文章相关的时代背景与人物概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阅览全文并进行质疑,同时就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以下是其中一个片段:
  生A:为什么贝多芬不乐意让女佣整理房间?而且即使女佣整理好了,他也会马上弄得零乱不堪呢?
  师:问得好,相信大家的房间都是整洁干净的,可为何贝多芬的做法却如此与众不同呢?谁能解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生B:我想,这正说明在贝多芬心目中音乐是多么重要,女佣不是说“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吗?所以他也忽略对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对房间的整理。
  生C: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耳聋之后不想让人觉得他需要依赖,所以不愿让女佣整理。
  师:我认为他俩的看法都挺有道理。
  生D:老师,为什么贝多芬会认为“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师:好,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E:我想,这正说明贝多芬对自由的渴望。因为耳聋之后的他不为人们所理解,人们认为他行为古怪,所以他认为能在野外自由生长的树比他要好得多。
  生F:不对,我以为他认为自己常常要为生活而奔波,不能全心地进行他的音乐创作,而树却只是去汲取阳光雨露,一心想着如何成长,所以他认为树比人更好。……
  总之,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不一定遵循固定线路而行进。为了更好地利用与学生相关的丰富的课堂资源,教师必须从学生那里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丰富、深化教学内容,既解决了学生问题,又从问题中获得新生成知识,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语文学习》,200 年第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山区学校生物学探究性学习之探索
下一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3 0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3 03: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94

帖子

53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91
发表于 2022-3-13 07: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