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依托,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个性、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计划地指导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活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一、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小组成绩捆绑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由几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注意小组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随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和帮助,使所有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都就所学内容独立参加个人测验。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成绩相比,根据学生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例如:在立定跳远考核前,教师根据以往所测成绩,把学生分成优秀、良好、较好、一般4个大组,然后在每组中各挑出1名学生合并为一组,分组练习后进行个人测试,规定未达到以往所测成绩者不得分,与以往成绩持平者得1分,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以3厘米为单位递增一次加一分,最后算出合作小组的总分,总分多的小组由教师进行表扬或奖励。
2.小组游戏竞赛法
此方法运用了与上一方法同样的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竞赛代替了测验。在竞赛中,学生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的成绩到下次竞赛时做适当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例如:在往返跑教学时,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自由练习,掌握一定往返跑与交换接力棒技能后,分4~ 人一组合作练习,练习一定时间后,进行小组竞赛,成绩优秀的对成绩优秀的,一般的对一般的,获胜者得1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小组获胜而积极练习,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共学法
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为一组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为一份“作业单”(作业单上有练习项目的要求和具体标准),然后小组共交一份“作业成绩单”,依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或奖励。例如:在前滚翻练习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练习,练习后各小组依次展示,教师或学生做裁判,最后得出综合评价,产生优胜组。再如:在小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时,将学生分组共同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练习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按动作技能的正确度、标准度、动作熟练程度等条件评出优胜组。
4.小组协作法
此方法把学生分成2~ 人的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最后每个小组依次介绍或展览,与全班同学交流他们的创新之处。例如:在一次跳绳练习后进行放松调整时,教师布置学生 人分为一组用绳拼图,自由组合,自由想象,时间3分钟,然后全班同学相互参观评出最佳拼图奖。分组后,只见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出点子,有的去拼接,有的做修改……最后大家拼出了三角形、梯形、“小树”、“小动物”、“班组名称” 等形式各异的图形。看到学生这样热烈的练习场面、认真的学习态度、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真是由衷地高兴!
5.小组调查法
此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2~ 人的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结伴进行社会体育调查。小组成员可以走进社区、城市广场、公园等地方调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从而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此方法需要教师先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如设计调查表格和调查问卷等。
二、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任何教材内容都适合合作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考虑教材的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运用要做到恰如其分。当学习任务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小组成员各自能承担一个子任务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有意见分歧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突破难题或达成共识;当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也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时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学会如何优化自己的思维,从而分享合作学习带来的成果。
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重氛围、讲热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精心安排课堂环节,并不是所有的课上都要求合作,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要搞合作。
2.合作学习要有计划地进行,在合作之前必须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好任务,最好有明细分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怎样组织、如何探究等。
3.师生互动扩大合作,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学习中。
4.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放而有序”,放得灵活,收得及时,放收结合。
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科学地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 编 莫 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加强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深化学生语言文字训练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