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由于是一门副科,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受忽视的地位,这也就导致了教师教授态度一般,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对此,笔者就该课程目前存在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关键字:思想品德;问题;原因;措施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主动求知意识
现在的初中教育,多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授,作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盲目追求分数,而很少主动深入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真真理解知识的内涵。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课堂内容是最基本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更多的只是考前进行突击,没有真正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1.2 多元化教学流于形式
为了迎合新课改,教师大多在课堂上融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辩论,短剧等等。这种多元化教学形式雅疑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使教学更为生动,学生学习参与度增加。但是由于多元化教学方法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尚未成熟,很多学校存在着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的现象。例如,某次辩论之后,学生仍然不明白辩题的基本内容,这就使得多元化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2、原因分析
2.1 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只想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并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配合学校督促、监督孩子更好地学习。只有家长与学校一起努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
2.2 教师智慧运用不足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与语数外等课程相比,其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小,是所谓的副科,因此长期处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大部分学生都选择考前突击来应对思想品德考试。面对这种现状,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大减退,许多教师采用按照教参照本宣科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将自身的智慧倾心传输给学生。
3、有效性措施
3.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教师要致力于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首先,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丰富的好教师。俗话说“学高方可为师”,只有教师自身达到较高水准,才能面对学生的问题应答自如,举一反三。为此,教师可以多听专家讲座、多参加教学研讨学、多读相关书籍、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身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雅疑指出了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3.2 教学方式的改善
传统教学中单纯由教师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雅疑容易导致课程枯燥乏味,而使学生失去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分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增加课程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热爱思想品德课程。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寻求真理的能力,使其能够成功应对未来的生活。
3.3 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育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教育,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必须达到一定高度,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在所有素养中,思想政治素养雅疑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先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才能为其他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具有优秀的政治素养,才能担负起知识传播者的重任。其次,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以实际行动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再者,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变化动态,及时了解最新消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也能更好地迎合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
4、总结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素养不够等原因造成的。相信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师素养等多方面的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有焕然一新的容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职院校品牌建设途径的探讨下一篇:浅谈初中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