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程序化学习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仅仅限于程序化的教学,要强调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探索和实践,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教学思维活动淹没在程序化的海洋里。课堂教学的发展表明:全盘程序化是创新教育的死敌,思维活动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思维养成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课堂:学生学习的场所既是课堂。
主体性:课堂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行为。
生成性:学生是既然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雅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 。
2、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人才成长活动。
主导性: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广泛性: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模具”。
3、什么是课堂教学:既单位时间内有组织的教与学的互动生成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思维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情景、教具、手段与场所等。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专业性、艺术性、生成性和特色性等。
4、什么是本质:本质是指事物根本的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感性的直观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二、课堂教学分析
1、课堂教学的优势
其一高效性。相对于“家庭教育”、“个体教育”能极大地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受体的总体容量和知识接受的速度。其二程序性。能根据受体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出施教的过程性预设。其三计划性。在区域内,能批量设置学校布局、教育设施设备、教师资源配置和受者年级班级划分等。其四公平性。受者在统一尺度下,能接受平等的公民性教育。
2、课堂教学的困惑
其一差异性。学生的认知有先后,人才的发展趋多维,这是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最难解决的,但要不断解决的,也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二生成性。动态的课堂生成动态的情景,在具有预测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不可预见性。“教案”与“教学”永远是两回事。其三评价性。培养目标是收敛的,培养的结果是发散的;评价的说法是要多元的,评价的实际是单一的,培养目标与评价方法永远是一对说不清理还乱的矛盾。
3、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一教啥学啥。老师把教学过程看成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其二教材至上。老师忠实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教什么,忽视了课程标准与因材施教。
其三教法单一。老师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生动的情景,忽视了问题的探究。
其四学法呆板。学生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生处于被动的“容器”状态,忽视了触类旁通和智慧碰撞,。
其五目标唯一。教学中为了完成认知目标,只强化知识掌握,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等。
其六重果轻因。教学中不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求结果的记忆套用,忽视觉了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其七以问代思。教学中采用一连串的明知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忽视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一般性
1、在接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接受
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课程的文本实践,那么就要在接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接受完成好接受性学习。其一是,学习并掌握符号系统;其二是,学习并掌握系统符号所反映的前人(他人)认识成果,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之一。因此,接受性学习,是学习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方法,接受性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2、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
既然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学习组织,那么“有效学习”就尤为重要。
其一:“理解”与“运用”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其二: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才能保证主体健康发展。 其三: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方式多样性以及学习效果。因此,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要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3、在课堂中联系社会,在社会中分析课堂
既然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际联系,那么课堂教学的社会背景与问题,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矛盾和困惑交织:
其一:教育走向。社会各种矛盾必然要反映到课堂上来(考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改什么)。其二:主体发散。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快于主体能力的发展,同时个体间的差异加大,社会支持差异选择的力度增强。其三:价值取向。教师自身在重大社会价值冲突中的困惑与矛盾,使教师有意雅意地出现“职业倦怠” 。其四:自我发展。课改以来,新概念、新方法大量引进,需要教师加快学习的步伐,自我充电。因此,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既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就要为了解主体、服务主体。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做好学情调查,努力使教师制定的计划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 ; 二是从学生认识的水平与认识需求出发,变“整齐划一”为“多维并进”;三是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发挥利用学习主体的差异 ;四是通过创设环境与示范引领,促成学习主体的有效学习 ;五是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迁移;六是要关注课程标准,不要让教材限制教学实践 ;七是让学习主体进入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八是鼓励和批评都要有度 。因此,教学相长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
四、课堂教学的本质性
1、思维是怎样来的
人类思维是任何其他动物雅法比拟的,那么思维是教授出来的还是训练出来的啊?初初一看好像是教出来的,细细一想又觉得是练出来的,其实根本是练出来的!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个从来都没有上过学的人,也有思维,只不过他的思维品质会差些。那么他靠什么学会了思维呢?
一靠遗传,从祖辈那里继承而来;二靠生活实践,不断积累感悟体会升华而来,不断体验这是其一。
其二是上过学的人除了知识比没有上过学的人多了些外,在人文修养和思维品质上更有优势。思维品质好的人处事相对严谨,做事情更有条理性,分析问题更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思维品质好人的劳动更需主观能动性,除了劳动目的的生存性外,还追求劳动的价值性,对工作的选择性也比较自我。
思维品质好的创新更有可能性,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还有创新的欲望这是创新的基础,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直觉思维,那么创新就更容易了些。因此,每一位教师,你在授业解惑传道的过程中,别忘记了给你的学生不断地训练各种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真正做到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
2、课堂教学的目标特点
三维目标即是:一是知识与技能,要把握基础性,揭示初元性。二是过程与方法,讲究逻辑性,提升抽象性。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人文性、社会性、和生态性,体验实用性。
3、课堂教学的本质揭示
综上分析,我们给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刻画:“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消灭愚昧,公平教育,最终达到全人的全程、全面的共同发展。”
其一:“传道授业解惑”,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
其二:“消灭愚昧,公平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传承光大人类文化与文明,指引下一代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摇篮。
其三:“最终达到全人的全程、全面的共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学习求发展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目的中要求全程、全体、全面,培养出完全的、有个性的“全人”。
4思维养成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心理学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本人说:以概念为元,命题为链,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的人脑运动过程就是思维。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就是以学习知识技能为载体,展开思维活动为主线的对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良好思维养成的全过程。
5、思维养成的几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阶段切入;二是根据受教育者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切入;三是根据所学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学科思维切入;四是根据课堂即时生成的情景切入;五是根据客观事物运动演变的规律切入。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老师要交给学生的除了学科文化和学科思想外,更重要的是各学科的思维方法,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一腔赤诚对待自己神圣的职业,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到、行到、思维到。教学中教出文本以外的精髓来,成为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
让我们多些思考,多些积累,多些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些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浅谈下一篇:浅谈德育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的几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