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笔者基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考虑,认为在政治课渗透德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德育于情境体验中
传统教学注重单纯的知识识记,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德育不是教师简单的“告诉”,更不是长篇大论,而应该巧妙创设出意义深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悟。一个视频,一段音乐,一件实物,一幅画面等都可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实现德育内化。例如在讲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时,我选取了“201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三栖尖兵何祥美”的相关事迹,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他为什么能感动中国?他身上有哪些精神?人要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学生们各抒己见,在相互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利用自习课时间我又让学生观看另外九位“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报道,使学生的心灵再次得到净化。
二、育于教学契机的捕捉中
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首小诗、一段名言、一篇文章都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教师不必拘泥于时间、地点、形式,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要错过机会。如某节课上,我隐约听到有学生轻唱热播电视剧《宫》片尾曲《见与不见》,原本想好好批评他一番,突然灵机一动,将歌词稍作修改,并当众念给全班:
你上 或者不上学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书
书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学 或者不学习
分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背 或者不背书
你的钱就交在那里
不多不少
来 上学吧
或 让钱这样泡在水里
默然 空卷
寂静 落榜
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惩罚方式来对待爱犯错误的学生,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反而破罐子破摔。有时候,不妨换种方式,顺着学生的意思,旁敲侧击地来教育他们,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育于时政热点的分析中
把时事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及时理解、贯彻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教育。如在讲授《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我用视频《利比亚撤侨行动》导入,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我国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四、寓德育于学生的知行统一中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还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并付诸行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荣辱兴衰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如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的表现很感人,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从“求真务实”这一角度谈到自己要在学习上端正态度,不弄虚作假,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份作业。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实现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达到知行一致的境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在本周内,为他人、学校或社会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让德育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五、寓德育于教师的身教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实践证明,身教是润物细雅声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形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也是民主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以示范作用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我们应把传授知识和开展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政治教学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 袁妮)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思维养成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素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