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637|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13 07: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阅读教学中巧设问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阅读教学中的设疑应注重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巧设问题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设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富有艺术性的设疑,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设计问题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能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巧设问题呢?
  
  一、以趣味性问题激其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才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应把问题设计在他们浓厚的兴趣点上,或在问题中插入这些趣味性语言,或创设学生最易领悟的意境,使学生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中积极思维。如学习《惊弓之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出这样问题:“给你一张弓,但不给你箭,你能射下一只大雁吗?”学生讨论后,纷纷摇头,教师却说:“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做到了。”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提高了,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集中到课堂上来,在思索中开始学习。
  
  二、以启发性问题促其思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只有启发性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通过主动自觉的动手、动口、动脑,耐心品味,深入思考去解决问题。相反,那种老师一张嘴学生随声回答的虚假“活跃”的满堂问,只能压抑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如在执教《景阳冈》这一课时,武松赤手空拳打虎这一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了解武松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作者是怎么描写老虎出场的?(2)老虎是怎么向武松进攻的?(3)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是怎么做的?同学们按照这一线索抓住重点词句,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等方面谈体会,学生在读、思、议的过程中,一个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以针对性问题切要害
  
  1.问题要设在课文内容的紧要处,即阅读训练的重点、难点,如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进行感知时,让他们思考:“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找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同时却又是一支拥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队伍,出现矛盾,由此再次设问,既然他们装备很差却为什么说胜利属于这支队伍呢?由此引起学生对这支队伍中人的关注,引入感受军需处长和将军的形象,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更深切的理解人物形象的精神所在。
  2.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问题难易要适度,这个“度”就是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即: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能够解决。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
  四、以层次性问题遵文序
  1.体现在有层次性的课文内容上。文章在说明事物,表现中心时往往是由表及里进行的,设计问题也必须层层推进,使其逐步理解。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花生的好处有多少?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2)从父亲谈花生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怎样体会到的?(3)父亲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逐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体现在学生个人差异的层次上。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什么样的问题应叫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心中有数。要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被启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以灵活性问题引其思
  小学生认识水平低,思维启动难,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及课文特点,以新颖有趣、灵活多变的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促发其智慧火花。就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设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1.激趣式。就是疑问中有趣,趣寓疑中的提问方式。如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2.虚问式。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虚设一问,学生虽然不能或雅须直面回答,但却可以促其撇开原题有新发现。教学《蜜蜂引路》时,为突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这一重点,教师可故意提问:列宁知道养蜂的知识吗?部分学生找不出答案不知所措,另一部分学生在认真预习后回答:“知道一些养蜂的知识”。教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就会照课文回答:“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甚至有的同学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他知道蜜蜂采了蜜后就飞回蜂房等做补充论据,这种虚设求实,为使学生较好地了解课文的重点做了准备。
  3.迁移式。有些难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欲直先曲的联想而启发思维,提高认识。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科利亚的木匣》是以什么为线索?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同学们就会将旧知识迁移到解决新问题上来。
  4.分解式。课文中有些含义深刻或比较含蓄的内容,如果直接提问,学生难以回答,可把它分解成几个浅而小的问题,步步深入进行提问。如在教学《阳光》时,最后一自然段是“阳光象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阳光还洒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情绪高涨,说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答案。于是因势利导设问:阳光重要吗?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生活中能缺少阳光吗?这样通过教师的层层追问及学生的回答,认识到阳光的宝贵,金子我们可以不用,但人类离不开阳光,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就迎刃而解了。
  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方式还有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不断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设疑,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下一篇: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3 07: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3 07: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89

帖子

53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4
发表于 2022-3-13 2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