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考中,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学堪称“高人”。他们的经验之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想法和说法,值得我们借鉴。
1.地毯式扫荡。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尤其是阅读材料和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通。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顺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联系点,从局部把握全局,在全局中领会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3.捡“渣子”(查漏补缺)。通过反复复习,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掌握,提高能力。
4.“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就要夹生。记忆也是如此,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5.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要做的事很多,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抓“双基”的基础上,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死”去“活”来。比如历史学科,需要背诵的东西有很多:人物、事件、年代、史料要点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而考试时,则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能理解,并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学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1.“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有弱项,弱科有强项”。一个人的学习有强有弱,是很正常的事。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放弃弱的专攻强的。这两种做法都是很不明智的。强项不要有“水分”,弱项要有突破,大概就是高明的策略了。
8.“该记的一定要牢记。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偷懒”的地方就犯不着“玩命”了。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雅须记忆的;只需记忆雅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这就是“出力最小原则复习法”。
9.“题不二错”。复习做错了题,一定要搞明白,绝不能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上升的基石。
10.“把笔记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识体系的把握,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回顾,非常重要,有了笔记,就可以有重点地复习,温故而知新。
11.“别把高考想象得可怕”。高三要有好感觉,不要紧张。从现在开始都来得及,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此篇还是分两栏排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网络营销》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