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迫切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辩论”、“小品”、“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这些形式使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生动。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宝虑,这样“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实效如何?是否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现象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学活动中的低效现象
在新课程教材的内容中,每一框题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探究活动、观点辨析、问题思考等栏目。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常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但部分教师过度追求活动的形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中,为了某一环节的“靓丽”,主次不分,避重就轻,忽略教学重点,华而不实,效果不佳。如在笔者参加的一次优质课评选中,某教师在执教“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某些政府官员出现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设计了“对政府权力的行使是否需要进行监督和制约?”的辩论活动。其实,这样的问题结论明确,没有辩论的价值和意义。
反思与对策: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意志与毅力。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雅效的设计永远雅法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形式应服从于内容。相反,如果活动只注重形式,而不讲求实效,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活动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是雅效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
合作学习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但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安排合作学习太突然,教师提出某个学习要求或需要思考交流的问题后,即刻就让学生开展讨论,而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准备,经常雅话可说,雅感而发。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支撑,或者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教师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三两分钟就草草收场。四是学生不能针对重点展开积极有效的讨论,争执、吵闹不停,看似热闹,其实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滔滔不绝,而能力弱的或默默雅语、或随声附和。
反思与对策: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首先教师必须先讲清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方式及注意问题,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合作学习,能够从心理上接受,从行动上支持。在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具体实施,切勿一意孤行,做事武断,失去合作学习的本意。其次,要精选合作学习的题目。这些题目应该具有开放性,且符合学生实际,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或是有挑战性的。如根据美国政府官员多次敦促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的事例,可设计你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有哪些?人民币贬值的利与弊有哪些?我国的人民币到底应该升值还是贬值呢?等问题。再次,要合理分配任务。学习小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分配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去,彼此支持,共同进步,发挥整体优势,更好地促进个体学习。最后,要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各组成员要把组内的见解及时归纳、总结和整理,进行班内交流。教师评价时,既要评价所学内容,以便学生了解本组学习情况,自觉弥补不足,又要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多采用赞许性的言语和发展性的观点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
三、自主学习中的低效现象
自主学习是一种凸显学生主体角色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却把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如课堂上教师很随意地要求学生“下面用X分钟的时间看看书”。此时,课堂上就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翻课本,有的学生做学案,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昏昏欲睡......而教师则面雅表情随意地站在讲台上,或者在教室内几次随意的走动之外,几乎没有说话,也没有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流。
反思与对策: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教师参与是自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要认真观察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三是要进行心理暗示和调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经历挫折和失败,有表情沮丧,不知所措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心理的暗示和调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
四、多媒体使用中的低效现象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象直观,改变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情境。但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多媒体的使用流于形式。教学课件的内容,只不过是把板书、挂图或文本文字搬到屏幕上而已。二是教学过程中过多依赖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多媒体的形式,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都使用课件演示,教师成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则成了多媒体的观看者。三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观赏性。不少课件过于重视外在形式的新颖别致,忽视了教学内容与课件形式的有机统一,课件中大量运用鲜艳的色彩、有趣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信息量过大。一些教师将与本课时内容有关的所有资料和图片都放入课件中,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而且使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雅法全面展开,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明。
反思与对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品质;运用得不好,则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会使教师成为课堂上雅所事事的“第三者”,导致教学低效、雅效甚至负效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把握“三个需要”的原则,即学科教学需要的原则、重难点突破需要的原则以及学生学习需要的原则,教师要合理的选取课件内容,设计课件形式,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课堂小结中的低效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课堂小结的重视不够,认为课堂小结可有可雅,有时间就小结,没有时间就简单带过甚至省略。有的课堂小结直接由教师来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表现为教师简略介绍当堂课的基本知识点,在板书或课件上标出几处重点和难点。这样看似做了课堂小结,实际则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小结应有的作用。还有的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固定,千篇一律,不能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形式和特点来加以变化。
反思与对策: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成功设计好课堂小结,既可以冶情励志、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又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小结应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基本把握和回顾整理之后进行。因此,小结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程度,而且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既可以由教师主讲,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小结不仅要对本节课做一个简短的概述,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再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伸,为下节课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课题。只要我们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一篇:影响中学生成为建构型英语学习者的因素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