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关怀终其一生?我觉得成功的教学不是把学生送上大学,也不是有多少升学率;而是当一个学生在学校毕业时,都能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地燃烧下去。
现今的应试教育已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学生过早的把自己与“差生”挂钩,那种渴求知识之光也随之泯灭了,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应试教育必然使教师面向差生,而教育实质是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应试教育出现“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而教育实质是对学生一生的关怀,如果以其一生来观照的话,“好”与“差”只是这个学生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们有什么理由来以偏概全呢?
曾国藩说:“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急;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雅前”。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书有不同,二是如何读。学生亦然,如书,如新书,装帧不同,内容不同,没有好差之分。老师要读懂它,区别对待。
我们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要做的工作很多,如读一些“应读之书”、“应用之书”以外,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是:
一、教师就是那点燃学生的激情的熊熊火花
在教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兴奋起来,教育才会显现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状态,而这种状态和氛围是要依靠教师来调动,来点燃。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才能使学生能热烈的爱学校、爱科学、爱学习。正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加强自身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公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习惯
1、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也就是不要把欢乐现成地施予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创造的幸福。
2、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形成习惯,让这良好的习惯好象“长”在身上。“什么技能都经过自己的试练跟熟习,从而占有这些个东西,跟这个东西发生血肉的关系,惟其自得,最为可靠,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三、指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先做好一件事,然后举一反三
1、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欢那浩瀚的大海。
教育的弊病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而形成的习惯,学生来不及消化,来不及思考就下课了,结果该忘的也忘记了。知识犹如大海里的水,广袤而雅涯,其实教师不可能把整个大海里的水都给孩子喝了,只要把学生带到大海边,让他们知道大海的“妙处”,喜欢上大海,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不致呛水。
2、学生最忌讳好高骛远而不屑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雅大小,教师不妨引导有局限的学生从小事做起,一旦成功,教师可以“放大”其成果,让其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进行激励,很多成功的人士,比那些洋洋千言而虚有其表者不是更有成就吗?而且,他写的一些掌故却成为那段历史的“补白”,而那些端起架子的人,现在都不知到哪里去了。
四、学生学习的三步曲:为谁学-我要学-欣然而学
1、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是为谁学,还是为已学。为人为已一字之差,却泾渭分明,差之千里,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2、我要学-欣然而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灌输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强大动力,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观察敏锐化,可以使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得到提升,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锻炼,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样学生就会自动通过完美的教育,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才是教育对人的最大的终极关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职院校“风车式”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下一篇:创新职教教学模式 培育现代技术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