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是“顾了这头掉那头”,对于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难以兼顾到整体,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成效提高不快。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兼顾学生整体发展,要“保证中间,兼顾两端”,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层面,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分析培优补差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优补差;研究
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习惯于采取统一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之中,会出现部分教学对象群体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如果教学内容难度过低,会出现优秀生没有学习动力,如果教学难度过高,会出现后进生雅法参与。针对这样的状况,作为教师,应当进行深入思考,重点改进教学措施与方式来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层面发展。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是突出培优和补差两个环节的工作,全面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一、在教学目标制定中体现差异性原则
兼顾到学生的不同能力发展水平,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面入手,只有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学生的不同要求,才能够全面引领整个教学活动科学组织开展。笔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将优秀生与后进生分开来进行单独设计,对于优秀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增加难度处理,让优秀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思维积极的状态,不能产生懈怠。在后进生的教学目标制定上面,笔者侧重于分析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目标难度系数的降低处理,让这些后进生的学习基础与目标设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总体来讲,就是在优秀生群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着重增加拓展性内容,在后进生群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中侧重于体现基础知识方面,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自身实际能力不适应而产生消极情感。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和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将培优与补差有机渗透进去,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体现学生的差异性,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首先,是在教学合作小组的人员编排上面体现全面结合的原则,将学生中的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都适当编排,每一个小组里面都有分布,既实现了小组的平衡,同时又能够在小组研究里面发挥优秀生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分别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提问内容,有专门针对优秀生的深奥问题,也有专门针对后进生的简单问题,尽量拉开问题的难度系数,同时要将提问的不同难度问题进行对号入座,力争让全体学生在教学中都有展示与参与的机会,在差异性的教学提问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作业设计布置中体现差异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与布置是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一定要注重区别对待,主要应当从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形式、难度、容量等方面综合考虑,要充分体现出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接受的作业任务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一致,与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更加充分地发挥培优与补差的效果。在对优秀生的作业设计中,形式也要更加灵活,注重能力性与拓展性趋势,让学生深入开展思考,在难度上面适当加深,在容量上面可以适当加大,保证作业难度与容量让优秀生开展积极的思考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在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设计中,则要体现难度系数降低、容量适当缩减以及考查形式以基本型为主的原则,能够保证后进生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完成或者基本完成作业,防止作业成为后进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导火索。
四、在学习成效考查中体现差异性原则
在进行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之后,教师还要进行阶段性检测,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以往的语文检测中,教师都是采取一张试卷进行考查的方式,优秀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情绪较高,但是后进生往往会因为不及格或者处于班级末尾产生消极情绪。
五、在课外活动组织中体现差异性原则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基础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如在组织文学兴趣小组的过程中,笔者分别组织了两个小组,第一组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写作基础较好,在这一组的活动中,主要开展提高性训练,侧重于主题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向外投稿。第二组则是针对作文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着重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片段写作,如何进行文章的间架结构排布等基础性方面训练。通过对不同能力水平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的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发挥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紧扣住兼顾学生差异性这一关键环节,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教学成效,笔者以培优和补差作为切入点,较好地兼顾到了学生的不同基础与特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陈楼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刍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下一篇: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