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附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统领,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的契机,起草了《清华附小“十二五”办学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将“转变教育方式”纳入学校工作的核心领域。特别是我校刚刚承担的北京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项目的课题,有利于积极推进和改革课堂学习方式,落实减负增效,促进教育从班级集体授课、重视群体向关注个体、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的真正转变,实现“育人为本”。
思辨:正本清源,反思定位
课堂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百弊之源。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依托于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学习内容的丰富与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因此,课堂是学校需要加大气力改进的核心领域。
追问一:说负担,“负”在哪?
就学校自身负担追问,除了教师的,最主要还是学生的负担。但需要反思的是,学生的负担来自哪里?除了当下社会及教育机制的因素以外,教师人为造成的负担也是可怕的。
毋庸讳言,备课、上课、留批作业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如果按重要性排序的话,应该是备课、上课在前,批改作业在后。但由于督导、检测、上交各种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每天用于深耕课堂的时间被挤占,课堂教学的效率有限,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必然要用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损失,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写得多,教师批改得多,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写,教师越来越没有时间钻研业务。正本清源,想减负,如果大环境改变不了,那就先改掉学校内部能改的负担。
追问二:要减负,应“减”啥?
首要必须减少过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内容,减少学生作业的种类和作业量,减少平均分配“一刀切”的教育教学要求。
追问三:讲增效,该“增”啥?
必须增加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增加学生大量自主读书阅读和选择性学习的时间,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追问四:转变教学方式,须“变”啥?
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师的观念,将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学习观统一到怎样达到育人目的,从而实现人的终身发展上。第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让学生逐步做到“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第三,要进一步开放学校课程设置,使之真正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第四,要转变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格局,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筛选、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教师减少雅效引导和雅效追问,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行动:“1+X”课程模式,标本兼治
追问简单,改变却是要花气力的。
为了让从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我们将学生各种练习册整合成《清华附小乐学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课堂上,减少讲和听,增加说和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从而努力让“精讲精练、增效减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途径。
目标明确,实践便有了方向。我们确定了“有兴趣、可选择、重实效、轻负担”的课改十二字方针。学生“有兴趣”是总的前提,不论对于国家规定课程的深度研究,还是对于校本课程的设置,都要以此为最主要的参照指标。“可选择”主要指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重实效”和“轻负担”是指学校要通过深入的教研,改革课堂,探索有效途径,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在这十二字课改方针的指引下,清华附小“1+X”多元课程改革实验有条不紊地展开。
1.“1+X”课堂学习方式
“1”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X”指各学科、各年级根据本学科和本年段特色所展开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充分体现自主的前提下,数学、科学等理科类学科,主要采用发现、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语文、思品等人文类学科,主要采用情境、体验的学习方式展开,体育、音乐等技能性学科主要采用尝试、实践的学习方式展开。
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各年级统筹规划,分段分步推进。一二年级先教后学,体现以教导学;三至六年级先学后教,体现以学定教。
我们成立以各年级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项目开发小组,尊重教材,深入分析,超越教材,丰富建构。将每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划分,对难度较大的内容或核心,建议以教为主;对难度较小,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针对所有教学内容,各年组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分级指导策略,详细规划了预习、质疑、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步骤。
教师们改变原有的教案设计理念,由“为教师的设计”到“为学生的设计”,把为了“教”的教案变成为了“学”的学案。我们设计的《手册》主要项目有:乐学导言、乐学目标、乐学导航、乐学作业。学生在课前拿到这本《手册》时,就能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自主掌控学习的过程。于是,教案就变成了用以供学生进行课堂自主学习的素材和依凭。
教学过程中,学生先通过自己去阅读和思考一部分问题,完成预习和自学过程。教师通过检查学生《手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分别带着前认知有备而来,以《手册》为媒介,进行课堂碰撞,“教一教、扶一扶、放一放”,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适性的教学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长时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生跟着教师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2.“1+X”原创学习单
“1”指一份《手册》,“X”指《手册》为学生提供的多种选择,以及学生可以选择的多种形式的作业类型。
本学期,我校取消配套练习册的征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制《手册》。这样的学习单设计,减少了作业的种类(把原来的预习本、作业本、练习册三种变一种),减少了作业数量(三本变一册),是教师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和学生需要之后制定的,并经集体备课修订,所以体现出典型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的,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如何将教育做到精细化?如何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着将每份作业又分成过关作业、闯关作业、探究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过关作业适用于全体学生,闯关作业适合中等以上学习程度的学生,探究作业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和生成性。
3.“1+X”课堂延伸学习
“1”指学科兴趣活动,“X”指专业社团活动。
今年,我们逐步尝试在部分年级、部分学科实现走班学习制。上午,夯实课堂内容,午后,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性课程,体现“优质多样、自主选择”的特点。
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学科兴趣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菜单式学习单,共有4大项44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在兴趣班的基础上,学校又组建了9个具有专业水准的社团。各社团都由学生自我管理,目前参团学生已占到学生的五分之一。学校民族吹打乐团已经走向国际,轮滑与体操社团已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4.“1+X”学生评价体系
“1”指期末测试,“X”指清华附小特有的分项考试。
清华附小的学生评价采用内容分类、考试分项的形式。以语文学科为例,除期末考试以外,学生日常的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验成绩都占有相应分值。学校针对每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门类进行分项考试,比如,一年级期末进行读拼音、认汉字、背诵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多个门类的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过程。
其他各个学科也同样采用过关性、阶段性、终结性等多样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们将在几年内努力建构清华附小全面、系统、多元的评价体系,同时利用《海淀区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逐步形成附小自己的评价特色。
随着课程的不断丰富,学校将加强专项学习评价,正在尝试进行学分制改革,并纳入附小学生学业总成绩。
保障:质量体系,科学管理
改变学习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既需要从全局统筹规划,也需要在各个环节中扎实落实。为保证质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我们采取多重保障措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稳妥推进改革。
1.制定学科《质量目标手册》
在教师依据学情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中,相对于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是更具决定性的。国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是宏观指导,解决的是底线问题,但学校各学科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很难建立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近几年,我们花大力气进行英语、数学、语文、美术等“清华一条龙”质量目标体系的建设。《质量目标手册》的研制完成让我校的课程改革有据可依。
2.形成专业共同体
学校要想真正发展,必须在学术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建立学科团队,加强专业研修,依托于学科教研与课程开发,形成自觉成长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目前学校发展成熟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团队。这几个团队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全国有着深度影响。
3.组建质量督导委员会
俗话说,学校要靠骨干教师“发家”,老教师“看家”。老教师就是学校的“宝”。我们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小组,返聘老教师组成质量督查委员会,外聘专家成立学术研究团队,这三个层次的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加强了研究的过程性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保障研究顺利进行。
我们深知,教育的美好未来不应是我们守望的梦想,而应是我们努力参与其间去创造的“伟大事物”。通向它的道路不是等到的,而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清华附小将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复前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环境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例谈下一篇:浅谈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