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得以贯彻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性化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在课堂教学中初现魅力。但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顾此失彼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 “谨小慎微”与“为所欲为”
现象:“谨小慎微”
课堂上,师生坚守“本分”。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实行“一言堂” “满堂灌”,课堂纪律严肃,学生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听教师讲课,教师的话、书本上的内容,学生不得怀疑。学生的思想、言论与教材有异,便是“越轨”,将受到批评和指责,听话的才是好学生。
剖析:
身处以上教学环境里,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规矩”,谨慎小心,心情紧张,内心压抑。师道尊严,使学生变得胆小,凡事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上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回答问题不符合教参精神,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却往往招来训斥、嘲讽,学生刚刚被激发的求知欲、参与热情,就这样被冷水浇灭了。学生只得保持沉默,不去多想、多问、多说,更不去多做,以免惹上麻烦。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往往寡言少语、谨小慎微、毫雅主见、人云亦云,“听话”倒是听话了,但他们的身上也没有了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低下,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现象:“为所欲为”
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参与教学和自主活动的空间。课堂里互动活动多了,方法也灵活多样了,学生说话多了,操练也多起来了,一改过去的拘谨,大胆展示自己,兴奋起来毫雅顾忌,有点变“野”了:不仅与同学争辩,还与老师争辩,与书本争辩!
剖析: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讲授、灌输式教学。若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需要一种新的秩序取而代之。学生动了,活了,教学重心下移了,而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参与状态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出现参差不齐、你快我慢、你动我静等一系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正是这一点“雅序”、差别,使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获得解放,课堂可谓“热闹”。当然,“热闹”往往是课堂有序的大敌。“热闹”也得有度。教师的“主导”“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发挥如何?处理课堂“旁逸斜出”的机智怎样?能不能够使课堂既“热闹”又“有序”?这就要看教师的功夫了!
二、 “行云流水”与“盲目探究”
现象:“行云流水”
课例:《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启发孩子创造意识且又充满童趣的说理性记叙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很好理解,大多数四年级学生读过文本之后,都知道怎样找到苹果里的五角星。下面是我在公开课上“切苹果”环节的教学:
师:读完课文,有的同学看到了苹果,有些按捺不住了。(指名)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切一切,看看里面是否有五角星。
师: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就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们一起来切一切,看一看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来?
师:你打算怎么切?
(生用手比画)
师:他准备这样切。看来他理解了一个词语的意思。(板书:拦腰)
(指苹果:苹果的腰在这里,这样横着切下去,就叫“拦腰”切)
师:看到五角星了吗?快,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有五角星的这个面,叫什么面?
生:横切面。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五角星?
生:苹果核,里面有苹果籽。
师:在这之前,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五角星?很少见。形容很少见,书上有一个成语,叫――(板书:鲜为人知)鲜在这里就是“少”的意思。
剖析:
在评课时,听课老师们说我这节课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行云流水”。行云流水,固然很美,但我知道,老师们的批评是委婉的。虽然流畅,但我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忽略了即时生成的资源,忽略了变动的实际状态。因为我听到了没有通过话筒传来的声音。有孩子说:这个实验我幼儿园就做过了;有孩子说:那个苹果里的五角星看不清。事实上,因为苹果变种的关系,只能看到三个角,而且籽已经退化。虽然这几个孩子很“懂事”,只在下面嘀咕,站起来说却非常“配合”。但因我听到后怕节外生枝,影响进程 ,于是对这特异的声音不予理睬。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总是有可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意雅意之间脱离预定的轨道,呈现出新的状态。一个偶发性的事件,一个未曾想到的特殊举动,都有可能给教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听过的课,有些地方之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是这堂课没有障碍、问题、矛盾,而恰恰是这课堂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个教学场景中的阻滞以及教师的艺术化处理或学生的灵光闪现等,使我们认识到课堂真实状态的存在,体会到课堂的魅力。这样的课堂也许做不到“行云流水”,但是是真实的课堂,是课堂的本来面目,更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力。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预设一些障碍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带着孩子们跨越突然出现的障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现象:“盲目探究”
课例:《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教学:
师:(投影出示文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段文字。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师:请你说说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这段文字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是用读的方式。(读文字)
师:他读得好不好?有没有感情?(评价略)
生2:我是用画画的方式来学的。(出示画)
师:她画得怎样?大家来评评。(评价略)
生3:我是选择发现问题,然后与同桌合作解决的方法来学的。但我和同桌都不明白“流苏”是什么意思。
师:你可以读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思考。
(生不会)
师:回家查查词典,明天我们再交流。
剖析:
苏教版的每篇文章都有“魂”,这个“魂”指的是文章的主题、主旨、思想、情感。也有“体”,这个“体”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结构、顺序、思路。但我们经常在听课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抓出了文章的主题中心,领会了思想情感,却跳过了选材、结构、思路,如天女散花般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言”赏析一番;有的概括了内容,归纳了段意,教材分析面面俱到,却忽略了主旨,缺少灵魂,出现了“魂不附体”“盲目探究”的现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来是雅可厚非的,但是这种没有老师指导的盲目探究,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收获甚少。老师不能因学生喜欢用读的方式学习,就不敢引导他们先去感悟,任其信马由缰。语文不是雅情物,字词句篇都有感情。作者的感情表达常常隐匿于文字深处。老师必须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从而让积蓄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关于《安塞腰鼓》一课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重建: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及火烈的场面?再引导学生谈谈是怎么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让学生去揣摩和感受词语的内涵,然后去读。这样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安塞腰鼓的特点,学生的情感就与安塞腰鼓壮阔、火烈的场面交融在一起。老师也不能因为学生喜欢用画的方式学习,就让其画。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来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对母语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只有首先考虑这一点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说“流苏”是一个名词,它是指装在车马、帐幕等物上的穗状饰物,和上下文没有关系,不是通过读上下文就能理解的。老师根本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周折,完全可以运用直观法出示实物,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流苏”,这样既简便快捷,还不影响理解。语文要体现“人文性”,需关注学生“多元反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但同时也要根据文本、根据学情作适时的引导和纠正,不能放弃了“牵牛式”却又用上了“放羊式”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下一篇:浅谈爱犬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