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要创建有效课堂,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其价值。
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启发性。如在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师要引入体积单位前,先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感觉不太好比较,这时教师把它们分成同样大的正方体再比较,学生很容易就比较出大小。但教师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共识:要计量体积,就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这时教师适时总结:这就是体积单位。
二、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因而学生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因此,精心设计练习也是创建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1.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化。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许多地方有数学,同时也感悟出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从而知道数学的实用性。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今年,学校要粉刷教室。如果每平方米涂料要用5元钱,门窗面积共11平方米。粉刷我们这间教室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练习设计要体现多样化。
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所以课堂练习要体现多样化。如教学中可设计开放练习、对比练习、操作练习、应用练习、专题研讨练习等,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生学习“利息”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压岁钱制定一份储蓄计划,按照学生制定的不同计划,算一算得到的利息是多少。
3.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化。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用1 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你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这样有层次性的习题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练习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让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情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一课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
1.激趣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了快乐的数学王国,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的数学乐园吗?
生:愿意。
2.进行新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把图片“分类”:
每个小组发一个纸包,要求把纸包里的
图片分类。
这项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项活动是“找规律”。
课件出示右图。
问:画问号的方格里应该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当学生说出:画问号的方格里应该是圆形时,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当一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这项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第三项活动是“序数游戏――开心小火车”。
这项活动除了复习巩固序数的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四项活动是通过“快乐的小手指”活动巩固“数的组成”知识,学生边说数的组成边用手指表示;第五项活动是用“聪明的小司机”活动巩固口算知识;第六项活动是用“投球游戏”巩固“比较大小”的知识。
3.拓展创新。
使用课桌上的学具,小组内同学做游戏,要求是:
⑴游戏时要用到数学知识。
⑵游戏要有发明创造。
4.自评及互评。
5.走出数学乐园。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大学生应坚定信心\更新思维,全身心投入垦区建设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审视:管理与评价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