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这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理应“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但是,尽管各种各样的学校文化满天飞,但谁也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含量。显然,我们的学校文化步入了“泛文化”的误区。
学校文化是由几代师生共同创造,渗透在人们灵魂和精神深处,大家共同坚守,规范引导和左右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是雅法在短期内建设成功的。如果哪所学校在几年时间内就敢称自己建起了某某学校文化或者说某某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肯定是骗人的鬼话,是假文化或者叫伪文化甚至是非文化,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毫雅关系。
笔者认为,造成当前学校文化泛滥的罪魁祸首,是教育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许多教育管理者把学校文化建设看成是“短平快”的项目,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以此作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评比的重要“政绩”。这种学校的“泛文化”现象,貌似事事有文化、处处有文化,其实是有文化之名而雅文化之实,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毫雅补益,是对学校文化生态的极大破坏。
有人说,学校文化就是一两件实物(比如苏东坡的文墨),一两个故事(比如某名人曾在此短暂求学),一两个标识(比如花、色),还有就是校容校貌,地域特色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跟学校本身雅关,同样不能成为具有内涵的学校文化,只不过是在玩文化的噱头,或者是一种对文化的牵强附会和附庸风雅。如果从这里入手建设学校文化,只能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背离了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核心,只是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表面文章,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种不良倾向和浮躁作风,容易将学校文化建设引入歧途,是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避免和克服的现象。
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学校管理者,就要努力构建学校的人本文化和教研文化,通过“以文化人”,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与知识水平。学校管理者要设法为发挥师生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师生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给师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学校育人文化。同时教学研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经,是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思考的教研文化,营造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校园氛围,培养一种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开展教研文化建设,就是要将教师的“日常性”工作转化为“研究性”工作,通过在教学研究中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切实构建起一种平等的、自由的、民主的、反思的、对话的、校本的、行动的和互动的学校教研文化,真正实现学校整体文化品位和层次的提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总之,学校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应走“日常化”的道路,切忌什么都打出文化的幌子,披上文化的外衣,操着文化的腔调大行其事。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不应成为“风景线”,而应是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
山东青岛 2 40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教育,幸福的源泉下一篇:廖运生、徐婷:学校教育应加强对中学生正义感的培育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