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

[复制链接]
查看: 806|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818
发表于 2020-8-14 17: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为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我校开展了“培养跨世纪基础人才”的整体改革实验,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疑―问―议―论 教学
  
  一、引导寻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
  1、设问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提出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自学式引疑。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例题,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3、悬念式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存疑、生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4、图解式引疑。就是通过直观图解式线段图来引出学生的疑惑、疑异,从而形成从几方面来开展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答题目,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了4幅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能围成这个长方体的。
  5、演示式引疑。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或老师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与疑异,从而来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训练思维。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就想要释难与解疑。若他们不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他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因此还必须要把“疑”转化并形成问题提出来。
  
  三、组织参与议论,形成思维的开阔性
  
  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讨论理解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指导概括论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各组派代表交流,论述本组的思路与观点,从而使学生能从具体到一般,从具体到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论述,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由于我在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重点抓了疑―问―议―论4个要素,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也促进了思维发展。总之,数学教学虽然平常,却不平凡;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应用格调,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权谊之计,当作一种暂时性的东西。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凤岗学区保安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试论创造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探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4 17: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