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设置情境的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 660|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14 20: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那么,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动学生探究,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这一教学策略本质就是通过创设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引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是:设置疑问――认知失调――探究讨论――问题解决――评价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又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呢?下面我仅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首先,我们设置问题情境要注意“度”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情境,不仅是一组刺激,而且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认知活动与境意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发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
  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1、利用生活实例,展示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通过学习数学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生活与数学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展示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定的亲切感。
  例如,我在讲充分、必要条件概念时,展示了以下生活事例:
  师问:从学校回家可选择的交通方式有什么?
  生答:(谁想到谁说)
  
  (教师以图形方式表示学生的答题,使学生能清晰判断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老师引导:要达到回家这个结果,我们只要选择其中一个条件(交通方式)足够了,也就是说,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满足,回家这个结果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叫做达到回家这个结果的充分条件。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自己举一个充分条件的例子?
  生答:要达到吃饱这个结果可选择什么食物?
  
  老师引导:上述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那么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有!
  数学家就是根据生活中的这些实例归纳总结出了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数学。
  老师引导:俗话说:“巧妇难为雅米之炊”,即要做成米饭,必须有米这个条件。没有米这个条件,也就没有米饭这个结果。这时,把米叫做米饭的必要条件,即必须存在的条件。
   条件 结果
  米 →米饭
  师问:你们能不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生开动脑筋举例子:
  如:“不积跬步雅以至千里”;“空气的存在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明确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
  2、 利用演示法,设置问题情境
  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这充分说明演示的作用和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验课已不在为化学、物理、生物学科所特有,实验正越来越多的走进数学课堂,数学实验课也逐渐开展。
  如“椭圆”教学中,首先请3个同学做实验,两个同学按住绳子的两端,第3个同学用粉笔套住绳子在黑板上画图形。画好后,请这个同学说出他在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这个同学说出了以下结论:当开始两个同学把绳子拉直按住两端时,画出的就是线段,不是椭圆。只有当粉笔端到两个同学的两点的距离和大于这两点的距离时,才是椭圆。这样不但引起了椭圆的定义,而且还得到了2a=2c的特殊情形。
  3、 利用猜想法,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猜想是在已有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量及其规律作出的似真判断,是科学假说在数学中的体现,它一旦得到论证便上升为数学理论。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指出:“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伟大的创造性。纵观数学发展史,数学猜想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情境性问题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涨,步入智力亢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入境情。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具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下一篇:我能把什么带进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4 2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10

帖子

45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16
发表于 2022-3-12 17: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