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向成为一个优秀老师的目标而努力。十多年走下来,困惑与彷徨在所难免,欣喜与自豪也曾体验。当一些荣誉的光环戴在头上,当已经习惯了学生的喜爱与崇拜,当更多平淡与平凡的日子悄然滑过的时候,上进与反思的精神也在日渐消退,职业的倦怠感随之而来。直到身边的年轻教师快速崛起,自己的孩子也坐在了同一学校的教室里时,往日的轻松与洒脱不见了踪影,代之而来的是紧张与沉重。带着一种惶恐之心,我再次审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如何带好一个班级,也才再次发现自己竟有那么多的不足,不由扪心自问:
我能把生命带入自己的课堂吗?究竟孩子怎样的成长才更有意义,究竟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才更有价值?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育人,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教师要意识到每一节课都是自己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这一段又一段生命历程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没有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命力的涌动,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真会成为一种乏味的人生苦旅。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尊严和意义的课堂,应该是生命得到尊重和张扬的课堂。教育的效能是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发生的,我们在跟有生命的事物打交道的时候,应当让生命自为,教育要从控制生命回归到激扬生命。学生需要的是21世纪的老师,而不仅是在21世纪给他们上课的成年人。
我能把智慧带入自己的课堂吗?知识是力量,方法是智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这句话人人会说,这个理念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究竟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其实教学的最优化是教学的心理学化,而教学的智慧正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深刻把握。上课前,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本堂课的学习的,新知的生长点在哪儿,学生是如何完成知识的建构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哪里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准确地把握了这些问题,教师上课才能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把智慧带进课堂,强调的是教师上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阳光、水分和土壤,都会给一颗萌芽的种子生长的力量。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种子本身向上的力量,人的心灵的成长,最根本的也在于自身向上的力量。我们只要不断精准地在适当的时候给以恰当的激励就好了,让学生始终在我们的鼓励中前进。早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真实的课堂中,又有多少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虽然不够正确但依然闪烁智慧光芒的言论呢?有人说,没有分数,没有今天;只有分数,没有明天。还有人说,高分低能总比低分低能好。而我说,融分数与智慧于一体的课堂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我能把微笑带入课堂吗?虽说严师出高徒一点儿没错,但严格的要求和微笑本身并不矛盾,相反你会发现越是高手越会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教学,教与学不仅是快乐的,甚至是令人兴奋的。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本质是把对学生的感情写在我们的脸上,把我们对职业的热情、对人生的热爱体现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生命的成长。腾讯校园频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心目中的完美教师标准,与其他年代的人标准不尽相同。比如“10后”和“80后”心目中的完美教师首先都是要“知识渊博,有智慧”,而“90后”则是将“跟学生交朋友,不摆老师架子”排在完美教师标准的首位,其次是“公平公正,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微笑示人,更容易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生机课堂,这里面体现的是教学的艺术性。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是一个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的老师吗?我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智慧的老师吗?我是一个酷爱读书、好学上进并与时俱进的老师吗?我能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播下理想的种子吗?我的眼神中是否总是充满着爱意与期待?有多少学生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改变?当思绪不断涌动时,我在自省中获得警醒自我、完善课堂的动力。
我希望我们能如苏霍姆林斯基一样,以蜜蜂的精神、蚂蚁的力量,在每一天、每一刻的生活中,踩着结实的泥土,呼吸着教育的空气,学习、实践、思考、总结。
我希望我们即使实现不了教育的理想,也把“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呆在什么样的班级”作为最低的标准,将心比心。
用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作结:“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家长,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设置情境的方法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