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还学生提问题的权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教学的课堂讨论与研究中去,逐步形成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要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真正主体,教师就需从设计问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爱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兴致勃勃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小学语文第二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谜语导入,并且结合一年级孩子爱动爱画的特点,老师绘声绘色地叙述:“一个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没等老师说完,学生们就纷纷动手画了起来。一会儿功夫,各种各样的小手就呈现在小本子上,有四个手指的,有六个手指的,就是画五个手指的也不是那么协调。
设计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问题。
以《胖乎乎的小手》为例,在学生正为老师的方法称好时,师随机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问题,如这只小手是谁的?这只小手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只小手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主动与文本对话,急于从文中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使阅读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又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就课题提出了以下问题:小蝌蚪什么样?它的妈妈是谁?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找到妈妈了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欣然投入到文本中,不但解决了问题,也从小蝌蚪的身上学到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 设计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问题。
问题都有一定结构的,既有显性问题,也有隐性问题,显性问题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隐性问题,教师就应结合课文特点,以问题促思考。如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在引导学生交流时,抓住青蛙妈妈“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这句话中的“已经”一词让学生理解运用,并顺势引导,使学生能够抓住文中2、3、4、 段开头的一句话,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排一排等方法,理解小蝌蚪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变成青蛙的这一科学知识。
课堂是生命愉悦生长的地方,在课堂上知识、能力、情感、人生观得到发展了;学生敢想、敢问、乐于探索了;孩子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了,那我们的课堂也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幼儿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