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激励教育是新课程的需要。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地方,师生关系就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限制,学习掌握知识技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学的情况怎样,就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和方法。
苏联儿童教育专家戈林娜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就是指教法不当。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记忆和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人雅完人,孰能雅过”。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可塑性强,因此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的年龄小,依赖性强,自我评价能力低,辨别是非能力差,其行为容易受外界条件和情绪兴趣、爱好和暗示支配,对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十分敏感,教师的关怀和鼓励期待,往往使他们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进而产生巨大信心和热情,更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是由于教师对他们期望不高,教育不当,方使他们的缺点短处掩盖了优点长处。优秀教师总是能够把“后进生”身上被埋没的优点长处找寻出来,精心培育,鼓励引导,发扬光大,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激励教育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激励教育和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激励引导,取得一次次哪怕是微小的成功,学生就会确信,别人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或有可能做得到的事情,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和坚定。人有了坚定的自信就勇于在未知的领域里开拓进取,这有利于取得开创性的成就。
激励教育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优等生实际就是激励教育的结果。教师对优等生的态度一般是信任与和蔼的,遇到难题时对他们是鼓励的,寄予更高期望,在这样的态度和心理暗示下,他们的成绩总是优秀的。本来是优等生,但由于遭到老师 的冷漠与遗弃,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的。
对于中等生,只要我们用热情的肯定、及时的表扬、信任的目光等激励的方法,一定会使他们激发出新的精神和热情,积极性、主动性随之提高,带来的是成绩的提高和个人全面的进步。
对于后进生来说,激励教育更是能创造奇迹。在中外后进生的教育成功案例中,没有一个是完全脱离激励教育的。运用激励教育,协调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离不开激励教育,鲁迅说过: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我认为激励教育则是现代最有效、最人文的教学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教会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下一篇:教师――“会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