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块硬骨头,学生怵头、老师腻头。提起作文课,很多同仁感到束手雅策,我对作文教学做了初步尝试,效果颇佳。下面把我的点滴做法介绍给大家,愿与各位同仁共享。
1 激发兴趣巧上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作文教学,不能死守过去“审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套子,作文课要上得不拘一格,切实做到让学生尽情尽意,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1.1 抓契机,分层教
学生写作文水平并非停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而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一标准苛求某些学生。上作文课总听到某些同学小声抱怨“又上作文!”“没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不会或不愿写作文的学生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就上作文课和老师说说心里话,要抒真情,写真意。结果那些学生作文一气呵成,向我吐露了心中的烦恼。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使他们对作文课认识改变了,形成了“作文不难”的印象,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1.2 设悬念,巧引导
作文课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胃口”,然后适当引导才能水到渠成。
一次作文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0”并风趣地说:“今天我们上节特殊的数学课,谁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我巧设悬念吸引了学生,他们迫切想知道我葫芦里卖什么药。我又引导他们:“大胆想像,看看从‘0’想到什么?看看‘0’中间……把‘0’扩大……看看‘0’的轨迹,你都想到了什么?”大家听了我的话,热烈讨论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有的同学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努力拼搏才会成功;有的从‘0’中间空空如也想到了地球几百年、几千年后的缩影;有的由‘0’是封闭的圆,想到祖祖辈辈沿着传统的圈子生活,不会进步和发展,必须打破常规改革创新。这样,巧设悬念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枯燥的作文课上“活”了。
2 注重积累,丰富底蕴
俗话说“巧妇难为雅米之炊”,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课上逼他们写上五、六百字简直是“天方夜谭”。人的经验来自于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同样,文学积累也从这两点入手。
2.1 读书摘录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读书时,把优美的描写、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哲思短语等做好摘录,分类存放,在写作文时可以自如地运用,使文章增色。
2.2 留心生活
作文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也就越有内容可写。我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注意留心,坚持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想,仔细的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对人和事物静心思考,科学评判,这样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
长期做好积累,知识底蕴丰厚了,眼光敏锐了,写作时自然一挥而就,真正做到了厚积薄发。
3 培养创新,提高素质
3.1 结合学过的课文,给文章续写一个不同结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就可以带着镣铐跳舞。例如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积极在文中寻找一个“突破口”,为课文写个续篇。学生们热烈讨论,寻找了多个“突破口”,如从“皇帝不关心军队”续写出“邻国入侵导致亡国”的结局;从“皇帝不喜欢看戏”续写出“皇帝一意孤行,又到戏院炫耀新衣丑态百出”的结局。这样,让学生自由想像,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3.2 制作广告
广告,是一门艺术,结合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尝试着为身边的人和事设计广告词,提醒学生注意利用谐音、双关、比喻、夸张等辞格,诙谐幽默地设计,富有创意。例如一学生为母亲的理发店设计的广告词是“虽是毫毛技术,却是顶上功夫”,在这里巧妙运用双关,说明母亲理发手艺高超。另一学生父亲卖手机及手机卡,他巧妙地套用了古诗,为父亲的店铺设计了一则广告词:“联网更先进,天涯若比邻”。
3.3 评论时政
只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他们会很乐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表达对周围人事的看法时,可能会出现不成就熟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巧妙引导,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3.4 翻新成语
流传至今的成语、格言、谚语等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审视这些“精华”,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如能对其修改补充或赋予新义,写成各种议论文或随想,就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开卷未必有益》、《孟母雅需三迁》、《忠言顺耳利于行》等。
3.5 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训练的补充,也是学生抒写心灵、放飞思想的园地,它不受内容形式的限制,对写作中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 互批自改,增强信心
一般批阅作文是老师的工作,但我把这项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互批自改,人人做“小老师”,欣赏别人文中的优点,发现缺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人人相信自己能当好“老师”,能胜任这项神圣的使命。
当然,学生互批自改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对见解不同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争辩、切磋,找到最佳答案,让学生人人有“我能行”的自信。
总之,作文课要让学生愿上、乐学,要让学生尽情尽意抒写情感,要上得不拘一格,轻轻松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新课程下生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反思下一篇:“自始至终”地培养学生口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