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结合实际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人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同伴对话
现代的学习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时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当我们面对一个备课中的问题而冥思苦想时,不要忘记了你身边的同事,他们的一句话有时会令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集体备课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备课形式,它可以集中同学科教师的力量,整合信息资源,相互取长补短,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完整。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中,会产生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
与专业同伴对话
由于技校数学教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技校数学教学要特别注重与所学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例如,某些概念的建立,尽量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例子,例题与练习题尽量取自专业课的实际案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又为专业课的学习扫清了障碍。因此在备课时要与所教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了解该专业的学习需要哪些数学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同时收集有关的专业课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时的例题与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技校数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和要求。
与学生对话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对象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雅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即备课要“备学生”。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备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另外,就是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可能提出或出现的问题。在课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迷惑,学生可能会提出那些问题,等等。对同一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因材施教,“钻进”学生心里下一篇:提高培训有效性,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