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大部分学生的地理学习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显得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图像的观察、空间想象和地理思维能力上。基于此,本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下面笔者以初一地理新教材(上册)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具体的做法。
一、利用图像培养学生总结掌握基本概念,打好基础
合理利用地理新教材的图像,培养学生总结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图像的习惯扫清障碍。新教材对于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律没有作特别说明,而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像、分析、探索、思考、总结其规律。例如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课文在“活动”板块中设置了四个启发性问题,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纬度及其度数的划分,从中发现规律,并进行分析总结出经纬线的基本概念等知识。再如,关于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的基本概念问题,则是应让学生观察第32页图3.3,并分析、总结得出概念。这样,可为学生日后学习和运用图像准备基础知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图像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图像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地图技能的前提条件。初一地理新教材(上册)的内容,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图像多而精美,具有以图代文的功能,课本文字少且精练。全书有标明序号的图等共132幅,加上雅标序号的图表竟达220多幅,从而看出新教材的内容以图像作为“骨架”。它不仅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地理知识的说明和补充。新教材的图像精美流畅,色彩斑斓,它主要由地形图、示意图、景观图、素描图、漫画等组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漫画多,符合初一学生心理的认知特点,极富有吸引力,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漫画等图像,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地图册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看校园中“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的政区图,多观察校园地理生态中的中国、世界地形和地质构造及地形立体模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图像,有利于学生熟记地理名称,弄清地理概念、原理及其规律。可见,这样学生由观察图像获得的感性认识,经思维联想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第三章第二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中,本人带学生到地理生态园,指导学生观察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立体模型,要求学生找出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并对陡坡和缓坡,山脊和山谷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讨论并说出两者的区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填图,构建地理空间概念
多让学生训练填图,可以说是检查学生读图、析图落实知识的有效方法。把某些地理事象填绘在地图上,这是图像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考试最常碰到的方式。课堂上进行填图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手脑并用,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第三章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师先准备好地图,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册或教学挂图,把六大板块的名称逐个填在示意图上,并提问:哪个板块完全由洋底组成?印度洋板块有哪三块陆地?用红色笔填画出世界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用同样方法,还可让学生在底图上填写世界主要气候的名称及其分布地区。
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从记忆转到空间的落实,达到以图理解、以图记文,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构建地理空间概念,这是提高地图技能的主要手段。
四、培养学生动手绘画的习惯,全面提高地图技能
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除对学生多渗透图像的重要性,进行观察、指图、填图的习惯培养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习惯。新教材图像多,有些内容要求学生务必动手参与实践。如第21页活动和第33页活动第3题等,在教学时应成为活动课,务必要求每一位学生做到,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这对地图三要素的落实起有效的检测作用,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绘图的实践综合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又如第55页活动3要求学生观测、记录日平均气温,并绘制一周气温变化曲线图(以作业形式上缴)。这项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很有益处。
责任编辑 罗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对策下一篇:和谐与创新的语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