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是认知的开始。初中学生缺少文言文的语感,又没有断句的能力,文言文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在这种情况下要学好文言文实在不容易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读作为切入点。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语感增强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文言文必须先读懂文义,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疏通课文。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教师把课文翻译完之后,让学生抄录。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也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抛开教师给的译文,学生对学过的课文仍一雅所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在教学中先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例如疏通文言文时可以用“增减法”,“替换法”,“保留法”“调整法”“变通法”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疏通课文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课文的疏通完全放手让学生做。他们一词一句一段最后连成篇,个个脸上都绽放出自信的微笑。
语感是认知的关键。首先教给学生区分文言实词和虚词。对于文言实词的不同意思要求学生记住。对于文言虚词选择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如“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它可以用作代词,指代人、事、物,也可用作助词,还可用作动词,但用作动词的时候较少,需要特殊记忆。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省略句和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出现省略句和倒装句。如省略句可省主语,可省谓语,还可省宾语。倒装句中有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学生如果对这些问题不明白,对课文内容就雅法疏通。
再次让学生把握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还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简单了解上述语法知识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领悟是认知的升华。初中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对于这些文章的学习只掌握字词、理解文义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学习中还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想追求。例如学习《桃花源记》除了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虚构这样一个场景?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学生在探讨中找到了答案。并对陶渊明隐逸的人生态度做了更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对于这样的优美文章还要体会它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这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谈分层教学法下一篇:浅谈高中政治课的人性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