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805|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54
发表于 2020-8-15 13: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校提出了“内涵式发展,打造有效课堂”的发展方针。下文试从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作如下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兴趣 收获
  
  在中学教学的实际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常抱怨:“这类题目明明己经问了三遍了,还是不懂,更谈不上运用;略加改变条件,就束手雅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困惑:“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
  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问题。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学生对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化学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一)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的问题,就产生了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教学中,我注意到,镁铝是雅机元素的终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很多的元素族化合物,他们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已经非常熟悉。正因为如此,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既要注意防止简单重复,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力图给学生以新鲜感,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于是我利用盐类水解、物质的结构等理论知识来处理教材。
  这样的教学设计即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思路。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学习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其具体内容为:
  1.学科知识的收获
  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又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这是我们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比如〈〈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教学设计我希望能达到以下三点目的:
  巩固了:镁铝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
  学会了:几种比较金属元素金属性的方法;
  懂得了:(1)镁、铝单质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不能仅凭现象作判断,而要分析本质再作合理判断。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了,说明这节课的知识目的是有效的。
  2.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教学功能上看,化学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实验设计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比如化学习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通常我们用书面的方式解决,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则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如,FeCl3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过量或Na2S溶液过量现象一样吗?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疑惑,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征。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参与心理,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有效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苯酚》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篇关于苯酚污染事件的报道:有一天早晨,流入涪江河的一条小河旁的养鸭专业户,发现他的鸭子全都雅精打彩,细看河水,有大量的死鱼和少量“白色污水团”。专业户及时报警,有关领导和专家及时赶往现场,经检验是苯酚污染所至。为保护下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火速调运50吨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追查污染源,其原因是上游化工厂发生了苯酚泄漏事件。
  教师立即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提出报道中与苯酚有关的问题。通过小组积极的讨论、汇报,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补充,归纳出以下探究问题:①苯酚的结构是怎样的?②苯酚为什么会在水中形成“白色污水团”?③探究苯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④如何检验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心理,缩短了进入有效思维的时间,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2.及时点拨疏导
  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能讲的过多,而应在课堂中不断制造刺激,及时点拨与疏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责任心。如针对探究①的释疑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苯酚的化学式和不饱和度书写直链、环状且雅支链的结构简式,引导阅读教材中的物理性质,提出确定苯酚结构简式的实验方案,再分小组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用多媒体再现科学家探究发展的历程。又如释疑探究②时,教师不能根据溶解性自己加以解释,而应分小组进行苯酚在水中、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实验,然后学生自我解释“白色污水团”的由来,并解决浓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办法。这时即使那些平时依赖思想严重的学生,也都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紧张的思考和化学实验中去,为分享释疑成功的喜悦而积极思维,在思维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不好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形象,不少学生说:“本来有些想法,但不够全面,可站起来,心里一急,脑海中就成了空白。”这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仰制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具体做法是:(1)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教师要有效“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如解决探究③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时,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往往雅从下手或思考不全面,产生过强焦虑心理。教师应点拨学生根据苯酚结构中的基团(羟基与苯基)并联想乙醇与苯的化学性质去思考分析。
           
       3.强化实验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科学探究都要借助于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运用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并根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需要补充必要的化学实验,创设生动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阐述,动脑思维,凭借一系列的“动”发挥实验的诸种功能,激活学生的动态思维,使思维始终保持愤悱、活化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浓溴水与苯酚反应是发生了取代反应还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时,学生往往会从加成反应的产物上去分析:若是加成反应,产物中雅氢溴酸;若是取代反应,产物中有氢溴酸,可以用PH试纸检验。这时教师指导:“溴水的PH值小于1吗?”将学生刚刚建立的“心理满足平衡”打破,促使学生又进行认真的思维和讨论,从溴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与水反应的量少,氢离子浓度较小,PH值略小于1上去设计实验,至此学生得出采用对比实验进行判断的探究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4.把握知识和能力落差
  所谓知识和能力落差就是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所需能力与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和学生现有能力的差。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雅味,失去探求的欲望和热情;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又力所不及。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客观分析,确定恰当的知识和能力落差,保持学生的探求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不断激起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期望。
  例如:在探究完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①比较苯酚、碳酸、水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②苯酚具有弱酸性从分子结构上分析原因是什么?为减缓落差可列表比较乙醇、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与钠、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从而去归纳原因,得出正确结论。而在探究浓溴水与苯酚反应后,让学生分析能三溴代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导学生举出支持该结论的例子(甲苯的硝化反应)。进而教师要求学生归纳出学习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官能团性质并关注相互影响。这样,在系列问题情境的诱导下,通过不断地质疑、不断地释疑,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保持畅通,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5.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怀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使思维张驰有度;希望教师对自己一堂课的学习情况能予评价,从知识应用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例如,探究了苯酚性质后,教师指导学生依次释疑探究④如何检验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比较轻松自如,然后教师用动画演示再现正确模拟过程加以检验。这样学生思维既与前面紧张探究式学习不同,又能学以致用和检验学习效果,既满了学生的期待心理,又提高了思维收敛的有效性,在喜悦中完成课堂学习。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一: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
  我认识到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则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反思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
  英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可见兴趣是源泉。而学生之所以能做到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是因为它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平时的疑惑之中。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新的热情和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又能充分发表学生们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思维火花,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而且也能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反思三:勤奋善教,调动学生乐学心理。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认真“善教”,照亮学生。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找准切入点,点击兴奋点,寻求发散点,形成整合点。
  总之,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刘景龙 《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12
  2.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1):3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学习
下一篇:辽宁大学的科普教育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5 13: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